字词 | 古文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文运动 唐代的文体革新运动。所谓 “古文”,与 “骈文”相对,指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六朝以来的文坛,骈文风行,不但抒情写景一类的文章完全骈偶化,连奏议、论说、书信等日常习用的公私应用文也都讲究起 “骈四俪六” 来,好象不如此便不足以为文似的。齐梁之间的人有 “文”“笔” 之分,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据此,骈文为文,散文为笔。从纯艺术的角度说,骈文对声律词藻的追求,无可厚非; 关键问题是,在古代中国,“文章” 并非只是今天所谓文学创作,更多的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应用写作。这就要求文章首先要能自由、自如、自然地表达思想或感情。显然,注重声律对偶和词藻典故的骈文难以达到这种要求。事实上,北朝时西魏朝廷就有意提倡比骈文更自由的文体,宰相宇文泰命大臣苏绰仿照《尚书》 的散体风格,作 《六条诏书》和 《大诰》两文; 隋文帝也曾通过行政手段来反对骈四俪六的文风,但均未成功。到了唐代,骈文依旧盛行,连科举考试也采用的这种文体。盛唐以后,社会由盛而衰,一些士大夫力图通过复兴儒学来挽救颓败的世风,如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就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复古的主张,其所谓 “古”,不但包括古代的儒学,也包括古代的散体文。有人甚至建议科举考试废除诗赋,改用散体文。但 “古文”之成为运动,并最后取得成功,是与韩愈分不开的。韩愈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纯文人,他之提倡古文,首先是为了 “明道”,为了准确、晓畅地发扬光大历圣相传的“古道”。韩愈身体力行实践自己的主张,写出了一篇篇情文并茂、文理俱佳的散体文,证明了 “古文” 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同时的柳宗元,虽然并不属于韩愈那个作家群体,而且由于他长期贬谪南方,远离当时的文化中心,故其影响没有韩愈那么大,但他对古文运动却有着独特的贡献。后来 “韩柳” 并称,韩文雄奇,柳文幽丽,都是后代古文家推尊的典范。但是,无论韩愈,还是柳宗元,都是在儒学复古口号下提出变革文体的主张的,并非 “为文体而文体”,就连 “古文运动”这个名词也是现代学者胡适在《白话文学史》 中赠送给他们的。他们所提倡并实行的文体革新实际上只是唐代儒学复古运动的一个侧面。这一点用心,古人是非常清楚的,如苏轼就称赞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现代学者却多肯定其文体革新的意义,而对其 “文以明道” 的主张大不以为然,这也许是韩愈本人万没想到的。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guwen yundong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在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都进行改革。 ☚ 新乐府运动 元和体 ☛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文体改革运动。所谓“古文”,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相对立的、奇句单行而且不讲究对仗声律的文体,它上承三代两汉文体,因此叫“古文”,实际要求恢复先秦两汉的传统。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萧颖士、李华等人都曾努力从事古文创作,但未能扭转六朝以来的风气。到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及李翱、皇甫湜等人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并将这种文体改革与当时儒学复古运动结合起来,提出了系统的古文理论,要求“文以明道”“文道合一”,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要求“词必己出”“文从字顺”,从而在继承三代两汉散文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文学语言。由于他们的大力提倡及成功的创作实践,古文写作迅速普及,从贞元到元和几十年间,古文写作形成一种风气,占据了文坛重要地位,于是这次变革被称为“古文运动”。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对后代散文创作有深远影响。 ☚ 月泉吟社 边塞诗派 ☛ 古文运动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文体上,古文即指先秦散文,古文运动即“散文运动”,以同六朝以来专讲排偶、辞藻、音律和典故的骈文相对立。愈等借助儒学的复古运动,进行文体的改革,变骈为散,注重内容充实。自贞元至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取代了骈文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唐代中期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领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是指自由质朴的先秦两汉文章。韩愈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与魏晋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古文”特点是奇句单行,不拘格式,不象骈文那样讲空排偶、辞藻、音律和典故。唐朝德宗贞元年间,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的形式主义之风。稍后,又得到散文名家柳宗元的支持,他们彼此呼应,积极从事古文的宣传和创作,逐渐形成一种文学思潮,这就是所谓的“古文运动”。作为一种文学主张,要求恢复古代散文传统,反对华而不实的骈文,并不始于韩愈。早在隋代,李谔、王通等人便起来反对六朝文学,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唐代初期的陈子昂更是高举复古主义的旗帜,“独沂颓渡,以趣清源” (李舟《独孤常州集序》)。到天宣、大历年间,李华、萧颖士、梁肃等人也都努力进行古文的宣传和写作。这都为古文运动在中唐的兴起奠定了基础。韩柳领导的“古文运动”有明确的文学主张: 在内容上,针对骈文空洞无物的弊病,主张“文道合一”、“文以明道”,要求文章应反映现实; 在形式上,首先提出革新文体,要求突破骈文的四六对偶的束缚,句式不拘长短,只要“文从字顺”就行。其次要求“务去陈言”,不因袭前人旧句,要“辞必己出”。此外,他们还提出“文以行为本”,强调作家要先“立行”,注意品德修养。可以看出,这个表面上的“复古”,实际上是革新。这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加之韩柳等人身体力行,因而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贞元、元和二、三十年间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上的主要风尚。它不仅打击了风糜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而且促进了唐传奇小说的发展,并启示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 龙山文化 古画陈列馆 ☛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唐代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文体文风革新运动。所谓“古文”,是指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散行单句、不拘一格的散文,因为它上继先秦两汉的文体,所以称古文。唐代中叶,韩愈及其追随者李翱、皇甫湜、欧阳詹、李观、沈亚之等人,继陈子昂、萧颖士、李华、元结、独狐及、柳冕等之后,极力倡导这种文体,借以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后来又得到柳宗元的积极支持和大力赞助,自贞元至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潮流和风尚,文学史上即称之为“古文运动”。这次运动打着复古的旗帜,主张恢复孔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佛道二教,以整饬社会风尚。在文风上则开展文体革新运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其代表人物韩柳等人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为主,鼓吹儒家传统的古道,提倡阐发、传达古道的散文;强调文章的语言要新颖独特,不落陈言的俗套,反对模拟因袭的不良文风;要求文句妥帖畅达,不流于艰涩难懂,反对粉泽雕饰的颓靡习气。他们认为真正优美的作品,不仅应该有完美的形式,而且必须有正确而充实的内容,二者不可偏废。这种理论虽然不无复古的成分,但其主要精神还是对文体文风的革新。参与这次运动的作家在创作实践上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古文运动的成功结束了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启示了北宋的复古运动,开创了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传统,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唐五代词 新乐府运动 ☛ 古文运动gu wen yun dong【历史】ancient style prose movement 古文运动gu wen yun dongAncient Style Prose Movement (championed by Han Yu,Liu Zongyuan and others in the 7th century against pian wen,or the florid,symmetrical style) 古文运动唐代文学领域所发生的一次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唐初,傅奕、吕才、陈子昂是其奠基人。唐肃宗和代宗时的萧颖士、元结、独孤及和梁肃、李华等人也是积极倡导者。其后,韩愈明确提出所谓“古文”的概念,并与柳宗元一起将此项改革推至高峰。因此,后世多以韩愈和柳宗元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运动的具体内容是吸收古代优秀散文的特点,并结合当代的需要,创造出一种文字明朗朴素、内容充实的散文来取代魏晋南北朝以来所流行的讲究声韵、对偶、辞藻和典故,但内容却空洞无物的骈体文。古文运动对中唐时期的文坛发生了极大影响,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为传奇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