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口试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口试kǒushì一种考试方式,应试者口头回答试题。 口试(反)笔试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其他 > 口試 口試 kǒushì 當面問答的考試方法。唐明經科試士,先筆試,後口試。《新唐書·選舉志上》:“凡明經,先帖文,然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參閱《通典·選舉三》。 笔试;口试、面试○笔试bǐ shì(动)考试的一种方式,要求应试人在试卷上写出答案:外语先~,后口试|每学期两次~分别在期中、期末举行。 ●口试kǒu shì(动)考试的一种方式,要求应试人口头说出答案:这种~方法学生不习惯|每学年两次~都在期末进行|笔试之后,还要进行~复查。 ●面试miàn shì(动)当面考试:对他的~情况很满意|~通过|他的笔试、~成绩相差极大|今天笔试,明天~|光看材料不行,必须通过~。 口试←→笔试kǒu shì ← → bǐ shì口试: 口头回答问题的一种考试方式。 考试 考试考(~工;考校;考察;招~;待~;投~;月~;季~;报~;初~;中~;高~;主~;监~;补~) 试(试考;~卷;~测;口~;笔~;面~;免~;校~;课~) 校课 另见:学生 参加 考核 知识 技能 科举 名次 考场 考试的人 ☚ 考试 科举考试 ☛ 口试kǒu shì谓口头应试。《新唐书·选举志》:“凡明经,先帖文,然后~~经问大义十条。” 口试❶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又称“口问”。唐代明经考试除帖经之外,还须口试,内容为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书学考试亦须先口试。因口试内容为经之大义,故又称“口义”、“口问大义”。 口试 口试Koushi考生用口头表述方式回答试题的考试,由主考者和考生面对面进行。常见的方法是:将考题制成考签,由考生任意抽取,经准备后,口头回答。主试者可视回答情况补充提问,根据其回答的正确程度评定成绩或等级。其优点为:有利于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考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音语调准确性等实际情况;能补充提问、弄清回答中表达不清的地方,从而提高考试的深度和清晰度。其缺点是:考察的内容少,抽样少,只能单独逐个考察考生,费时间,效率低,影响考试的信度,评分不易准确,易对考生产生思想压力,使学生不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 标准化考试 笔试 ☛ 口试 口试Koushi语文测试的形式之一。它是以口头问答的方式进行的语文测试。由于语文教学包括语和文两个方面, 而传授的笔试是无法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口试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欠。使用口试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年级下学期 :
二年级下学期:
三年级上学期:
具体的要求是:内容正确、能按教师平时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有创见者加分;态度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用普通话较流利地回答,有表情者加分。 ❸具体作法:口试前一般先制定口试卡片,教师公布要求后,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抽取卡片,宣读试题后稍作思考,然后口述答案。最后由监考教师评定成绩。口述中,教师可进行追问,也允许考生作补充。 ❹制作口试卡片,每张卡片中的试题内容,应控制在7—10分钟左右,每张卡片试题难易程度不应相差太大,各卡片上总分应一样。卡片数一般不应少于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口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其一,相当耗费时间,主考和考生一对一地进行,并有叙述与评定,如学生人数过多则难以使用。其二,评分标准的掌握容易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情绪性。其三,各卡片难易程度及覆盖的知识面无法一致,因而偶然性较大。其四,测试面对面进行,小学生容易害怕、紧张,水平难以充分发挥,所以,口试无法取代笔试,只能在语文测试中占一定比例而已。 ☚ 闭卷考试 开卷考试 ☛ 口试oral examination;interview 口试oral(/verbal /viva voce)examination;oral test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