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炎stomatitis口腔黏膜的炎性疾病。包括龈炎和舌炎。按病性可分为卡他性、水泡性、溃疡性、脓疱性、蜂窝组织炎性、中毒性口炎等数种。其中以卡他性、水泡性、溃疡性口炎为常见。常继发于舌伤、换牙、咽喉炎、或维生素A缺乏和氟中毒等病例。任何一种性质的口炎,口腔黏膜都有潮红、肿胀、增温、疼痛和破损,从而出现厌食、流涎、咀嚼困难等症状。治疗时宜去除病因,根据需要,采用消炎、收敛、净化口腔等综合措施。如有全身症状,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口炎 口炎kouyan口腔粘膜的炎症,包括舌、齿龈、口角等处。本病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急、慢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及维生素B、C缺乏等。婴幼儿可因喂哺用的器皿消毒不严及口腔粘膜受损引起本病。患病后局部粘膜发红、肿胀,可出现糜烂,口角出现皲裂。遇冷热等刺激会出现疼痛,小儿可表现出拒食或哭闹不安。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多吃水果、蔬菜(绿叶菜)、蛋类、肝、豆制品和含维生素B、C较多的食物。如因病毒感染所致的疱疹性口炎要隔离病儿,作到食具专用,用后消毒。 ☚ 支气管肺炎 地图舌 ☛ 口炎 口炎口炎是指口腔粘膜及软组织的病变。物理性 (粗硬物品摩擦或热的刺激)、化学性(酸或碱)以及感染性(真菌、病毒、细菌)等因素均可致病。此外由于应用药物(如抗癌药物、重金属类、广谱抗生素等)、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糖尿病、血液病和急慢性传染病等也可并发本病。常见口炎有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坏死性齿龈炎、复发性口炎等发病可急可缓。 白色念珠菌口炎 又称鹅口疮、雪口、白口疮或口糜,由白色念珠菌侵犯口腔粘膜引起。本菌常存在于健康人口腔、消化道、皮肤、尿道以及阴道内。当机体抵抗力弱时易发病。常由于母亲的乳头或乳具不够清洁,或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内酸度增高时发病; 患慢性腹泻,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常易并发本病; 或因用布擦洗口腔擦伤粘膜继发感染而得病;亦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角膜结膜炎或阿狄森病时。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新生儿常于分娩过程中由产道感染。常于舌、二颊及腭部粘膜有不明显充血、水肿、灼热感,约经1~2天后,可见凝乳样白色斑块附着,不易擦掉 (应与残留凝乳块相鉴别,凝乳块易于除去),并可逐渐向整个口腔以及消化道蔓延,斑块常融合成一大片,颜色较白且较松软,部分病例斑块可变褐黄色,如强行擦脱,则露出鲜红粗糙面,不易出血,因此需与白喉假膜相鉴别。有的患儿诉局部有轻微疼痛但不流涎,不影响进食,偶有拒食或不安。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取斑块涂片找菌丝及芽胞或培养霉菌。局部可用1%龙胆紫涂搽。新生儿期涂搽龙胆紫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口腔粘膜更干燥而产生溃疡和明胶样损害; 若采用10万~20万u/ml的制霉菌素溶液涂口,每天3~4次,可避免此现象。 遇迁延病例,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考虑停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必须使用时可与制霉菌素合用。 因本病属接触传染,婴儿室内应将患儿隔离。口腔及乳母奶头可用2~3%碳酸氢钠液清洗。奶瓶和食具要及时消毒。 疱疹性口炎 本病由疱疹病毒所致,以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多见。起病较缓慢,无季节性。多由于接触传染。好发于1~4岁。先有发热、不安、食欲减退,以后于齿龈、舌、颊、唇或腭、咽部粘膜出现2~3mm大小小疱疹,可汇集成簇或成一大片,很快溃破成浅溃疡,上复黄灰色物,周围绕以红晕。局部疼痛,流涎、不愿进食,颌下淋巴结肿大。约经1~2周可自愈。如初生早产婴儿及营养不良儿得到感染可发生全身性严重症状,出现呼吸困难、呕吐、紫癜、黄疸加重及惊厥等。治疗包括对症及支持疗法。局部可涂1%龙胆紫溶液。 坏死性龈口炎 又称溃疡性坏死性齿龈口炎、溃疡假膜性龈口炎、假膜溃疡性口炎、文森(Vincent)病。 本病由梭形杆菌及口腔螺旋体致病。常侵犯牙周间隙及口腔清洁不到之处,故未出牙的婴儿少见。口腔卫生不佳者伴急性发热性疾病、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及血液病等时易诱发本病。 起病多急,牙龈部先有灼痛、充血,患部龈缘及龈乳头出现坏死性溃疡。溃疡较深,边缘不整,上披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坏死上皮所组成的灰白色假膜,撕后渗血,轻压有剧痛。有强烈坏死组织样口臭,唾液稠厚,蛋白量增多。病变可侵犯整个口腔粘膜,局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适等常随病情轻重而定。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走马疳,此时病变继续侵犯深部组织,以致面颊、鼻、唇、腭等软组织发黑、坏死。当齿槽骨被侵蚀时,可形成缺损畸形。常伴高热及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增高。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早救治,短期内可因衰竭而死亡。 根据临床表现,局部分泌物涂片找到病原体,即可诊断。传染性强,发展迅速,一经确诊应立即进行隔离消毒,尤应注意唾液、食具、漱洗用具及枕头等的消毒。可肌注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类以控制感染。局部坏死及腐烂组织轻轻除去后可用氧化剂清洁。患病期间不宜刷牙或拔牙,免致败血症。走马疳时应着重支持疗法(如增加营养、输血及补充维生素、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抗感染及治疗原发病。局部用1~3%双氧水含漱,对除去口臭,促进坏死组织分离脱落及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有作用。坏死组织脱落后,可改用弱碱性溶液冲洗,以免影响肉芽组织生长。缺损严重时,创面愈合后须整形矫治。 复发性口炎 复发性口炎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其特点是口腔粘膜反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浅层溃疡,边缘平坦、整齐,外周有红晕,可单发或多发。假膜覆盖可有可无,有剧痛,一般经7~10天(有时延至3周左右)愈合,但易复发。认为发病与感染、内分泌紊乱、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近有人认为系属自身免疫疾病。无特殊疗法。注意口腔卫生与消化功能。镇静剂、止痛药和维生素可能间接有帮助。腐蚀剂烧灼虽可缓解疼痛,但可致坏死及瘢痕组织形成而延迟愈合,并易致慢性复发。禁忌全身给予抗生素,但遇严重消耗性反复发作病例,短期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一定的疗效。 ☚ 唇炎 巨舌症 ☛ 口炎stomatit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