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叙事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叙事体

叙事体

指以第三人称口吻说唱故事。参见“代言体”。

☚ 代言体   音乐 舞蹈 ☛
叙事体

叙事体

戏曲、曲艺表现方法之一种。主要指戏曲扮演者以和剧中角色有一定距离的叙事者身份进行表演,曲艺演唱者以第三人称口吻说唱。曲艺表演多以叙事体为主,代言体为辅。至于戏剧,由于它的艺术特征即是扮演人物、表演故事,所以一般多是以“代此一人立言”的代言体方法进行表演。但戏曲则并非只限于使用代言体表演方法,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元杂剧之渊源》中就曾言及:“元杂剧于科白中叙事。”元杂剧以及后世戏曲中的“自报家门”和某些引子、上场诗、旁白、独白等有以叙事者身份介绍戏剧内容的叙事性质,即其实。曲文唱词也同样有属于叙事性质者。以宋、元戏曲为例:如若干元杂剧中都有由探子将战场情况“慢慢的说一遍咱”的套曲;《张协状元》第十三出王胜花所唱〔赏宫花序〕“胜花女、四时中、心下没事萦系”等三曲;《琵琶记》第六出牛氏所唱〔花心动〕“幽阁深沉,问佳人、为何懒添眉黛”曲等。在明、清戏曲中,这种表现方法更是大量存在,并成为戏曲的组成部分,被人称为是戏曲“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各种舞台艺术的特点”之一(见范钧宏《戏曲编剧论集》)。并且它迄今仍有其生命力,如现代京剧《红灯记》第一场李玉和所唱“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时间约好七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等即是。对于戏曲何以会采用这种表现方法的原因,当前学术界有两种略有出入的解释。一以为戏曲的形成后于说唱艺术,因而在形成之初从先行的说唱艺术中吸取了这种表现方法。一以为包括宋代在内的我国戏剧发展的某一早期阶段,戏曲和说唱曾共同使用一种文体相同的本子(在宋代时名之为“话本”),甚或在演出时还可以将两种形式交替使用;其后才逐步衍变为两种有着较严格区分的艺术形式,但在戏曲中仍旧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它早期的这一特点。后者常以清抄本池州傩戏《陈州粜米记》唱词、说白几乎与明成化本说唱词话《包龙图陈州粜米记》全同,贵州安顺地戏唱白全部为叙事体口吻,以及《张协状元》戏文开场时先以“唱说诸宫调”形式演出等为例证。

☚ 戏剧   代言体 ☛
000083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