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套
变套为联套的变化形态,其套性较弱,主要是因随剧情需要而改变本套的结构和选曲,即使是某些传统套数体式,如仙吕〔桂枝香〕、〔长拍〕、〔短拍〕,也是变套。一般说,北曲联套沿袭旧制,套性强,变套少;南曲联套,因具有主腔规律相同的曲牌较少,套性就较弱,运用变套形式就较为常见。北曲结构改变的变套,最常见的是“子母调”、加〔幺篇〕、加煞。加〔幺〕的运用很自由,可以一支曲加〔幺〕,也可以双曲各加〔幺〕,甚至可以有一支曲连加数〔幺〕。曲牌后加煞,可二可三,也可以加煞后再接〔尾声〕,般涉调〔耍孩儿〕后常接用不同数量的〔煞〕,如《长生殿·哭像》〔耍孩儿〕后加五至一煞,再接〔煞尾〕。比较鲜见的插用他曲,如《长生殿·弹词》南吕〔一枝花〕套中插用具有插曲性质的〔九转货郎儿〕。其选曲改变的变套,有套首用曲的改变,南吕套首曲本套用〔一枝花〕,但也可用〔梁州第七〕或〔四块玉〕或〔一机锦〕为套首曲;本套中曲牌相连有一定规律,但也可选用他曲相连,如〔脱布衫〕连〔小梁州〕,〔沽美酒〕连〔太平令〕等;此外,如选用带过曲、同异曲牌间插运用、〔隔尾〕等,也是北曲变套的方法。南曲的变套也同样有“子母调”和“同调叠用”。南曲变套曲牌叠用灵活多样,如《玉簪记·琴挑》用〔懒画眉〕四支,接用〔朝元歌〕四支,既不用尾声也不用引子。也有以集曲一支或数支加尾声成套,也是变套,如《千钟禄·惨睹》即由正宫集曲七支加尾声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