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印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璽 > 印璽 印璽 yìnxǐ 古印通稱,秦以後專指帝印。《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畫之,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滅姦僞之術也。”《西漢會要·輿服下》:“宣帝始賜單于印璽,與天子同。”《東漢會要·輿服上》:“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薨,皆令贈印璽。” 印章 印章印(印记;印篆;印识;钤印;大~;钢~;王~;~把子) 章(章子;图章) 龟(龟印;龟章) 戳(戳子;戳记;图戳;邮~) 记(朱~) 斗纽 斗箕 另见:打上 绶带 身份 职务 ☚ 印章 官印 ☛ 印玺yìn xǐ印章,印信。《汉书·食货志》:“宣帝始赐单于~~,与天子同。” 印玺也称玺印、图章、印信、关防等。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后汉书·祭祀志》中记载:“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作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说明了印玺最初的作用。关于印玺的起源,众说不一,有图腾说、信物说、宗教说等。玺印的形制多样,大小不一,小者不足1cm,大者数十厘米。玺印的选材极广,有金、银、铜、犀角、象牙、玉石、木材、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以石刻印。印玺的名称历代不尽相同,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天子以玉治印,独称为“玺”,臣民只称“印”。至汉代,诸侯王和皇后亦可称“玺”,官印中有“章”及“印章”之称。唐武则天厌恶“玺”字音同“死”,遂改“玺”称“宝”。唐中宗李显即位,复称“玺”。后天子图章“玺”、“宝”通用,一直沿用至中华民国。印章大多以朱色钤盖,以为信记,特别是用在书画作品上作为鉴识,成为中国书画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印玺yin xiimperial seal 印玺jade seal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