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语。指色界的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楞严经》:“安稳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全唐诗》四○八元稹《度门寺》:“北祖三禅地,西山万树松。”又五○六章孝标《方山寺松下泉》:“三禅不要问,孤月在中央。”
三禅
佛家定学术语。四禅的第三种境界。呵弃二禅的喜受,经过二、三禅间的未到地定,于后其心泯然,入定不依内外,与乐俱发。当乐发时,亦有功德眷属,但无动勇之喜,而绵绵之乐从内心而发,心乐美妙,不可为喻。此即三禅发相。初禅之乐,从外而发,外识相应,意识不相应,内乐不满;二禅之乐,虽从内发,然从喜而生,喜根相应,乐根不相应,乐依于喜,喜尚不遍;今三禅之乐,从内发,以乐为主,内无喜动,念慧因缘,令乐增长遍身,内外充满,恬愉快乐,世间第一。譬如石中之泉,从内涌出,盈流于外,遍满沟渠。三禅有五支:一,舍;二,念;三,智; 四,乐; 五,一心。舍者,得三禅乐定生时,舍喜心不悔,亦得言舍离三过;念者,既得三禅之乐,念用三法守护,令乐增长;智者,善巧三法离三过;乐者,快乐乐遍身受;一心者,受乐心息,一心寂定。因三禅与乐俱发,故又称“乐俱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