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印度尼西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国名。在今亚、澳两大陆和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由13 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其名称由希腊文水和岛两字组成,意为海国或岛国。当地土著名为奴山打拉,意为群岛之国。公元2世纪,爪哇(叶调)即与中国交往。4世纪后爪哇相继出现几个王国,10世纪苏门答腊成立室利佛逝国,同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有经济、文化联系。13世纪末满者伯夷兴起于爪哇,为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王国。16世纪起,葡、荷、英殖民者相继入侵,19世纪荷兰正式设立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

亚洲东南部最大国家,地跨赤道。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45年8月17日宣布独立,1950年8月成立了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土面积1904443km2,人口2.05亿(1998)。首都雅加达。1950年4月13日与中国建交。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国土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岛屿上有人居住。海岸线长35000km。全境东西约5000km,南北宽约1800km。全国有火山约400座,其中120多座为活火山。伊里安岛西部查亚峰海拔5029m,为全国最高峰。爪哇岛的梭罗河全长560km,为全国最著名河流。岛屿之间构成许多海峡与内海,其中班达海是世界著名深海,最深达7000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27℃,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2000mm以上。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500亿桶,天然气73万亿m3,煤360亿t,森林面积1.45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74%。1997年8月以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下滑。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500亿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为449美元。1998年12月汇率:1美元=7500盾(印尼货币)。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1993年的22.5%,增至1996年的25.5%。1997/1998年度产煤5400万t,其中出口3930万t,成为亚太地区第3大产煤国和世界第3大煤炭出口国。1996年农业总产值629370亿盾,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1990年全国耕地面积2200万hm2。铁路总长6500km,其中约5000km在爪哇岛,1300km在苏门答腊岛;1996/1997年度客运量17390万人次,货运量2393.2万t。1995年公路总长372414km,其中路况良好的144724km。1995/1996年度拥有河运、海运船只4932艘;港口总数392个。1995/1996年度,内河(湖)客运量为6720万人次,货运3280万t;岛际、远洋货运量6083万t。1997年国内空运客运量2633.7万人次,货运量36.4万t;国际客运量1039.9万人次,货运量29.2万t。全国有民用机场179个。实行小学义务教育。1995/1996学年有小学14.7万所,在校学生2944.8万人,中学3.21万所;1997/1998学年有高、初中在校学生1214.8万人。有国立大学77所,私立大学1228所,大学生268.5万人,教师9.35万人。印度尼西亚2004年人口2.15亿。独立日8月17日。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2678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5.13%。1美元=8600印尼盾。通货膨胀率6.4%。公开失业率估计为9.5%。2003年工业、农渔林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6%、16.58%。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Yindunixiya

地处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地理位置重要。面积19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人口1.6亿多,85%左右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
国土由几条巨大的岛弧组成,至今新构造运动仍很剧烈,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有火山400余座,其中活火山120座,喀拉喀托火山、阿贡火山等均以喷发猛烈而驰名世界。地貌多山,各岛山脉与岛屿走向大体一致,岛弧内侧沿海平原面积较大,外侧狭窄。属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风力小,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5~27℃之间; 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多雷雨,茂物平均每年有332个雷雨日,有“雷都”之称。从爪哇岛到东帝汶岛气候逐渐向热带季风型过渡,夏季降水较集中,已有较明显的干、湿季。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锡、铁、铀、镍、锰、铜、铝土和金刚石等矿藏。森林覆盖率达64%。
过去经济是以生产、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和锡为主。金鸡纳、木棉、橡胶、甘蔗、咖啡、丁香等是主要作物。至今热带农林作物的生产和采矿业仍是主要经济部门,奎宁、木棉、胡椒产量居世界首位; 橡胶、椰子居第二位; 棕油居第三位; 咖啡、丁香、豆蔻、茶叶,也居世界前列,仍是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不足,进入80年代后情况稍有好转。近些年原木的出口猛增,跃居世界首位。
采矿业是重要经济部门。原油开采发展迅速,年产原油8000万吨左右,其中3/4供出口,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仅此两项出口就占出口总额70%左右。锡矿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三位。近些年在外资的参与下,发展了镍、铜、铝土等矿的开采。制造业较落后,食品、卷烟是两大工业部门。近些年,纺织、化肥、水泥、造纸等部门发展较快。
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爪哇岛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该岛集中了全国60%以上人口,集中了稻米、玉米、木薯、大豆、花生及养畜业大部分,90%以上的甘蔗、烟草、茶、木棉、金鸡纳,以及80%的制造业。首都雅加达和泗水、万隆、三宝垄是全国四个百万人口城市,都集中在爪哇岛。相邻的巴厘岛,人口稠密,盛产稻米,居民能歌善舞、会画善雕,该岛风景绮丽,被称为“诗之岛”。苏门答腊岛的经济开发区仅限于矿区和港口附近,有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经济作物种植园。邦加和勿里洞岛有“锡岛”之称。加里曼丹岛的经济活动只限于个别沿海地段,有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水稻种植,是全国最重要的原木出口区。其他岛屿尚待开发。

☚ 泰国   菲律宾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Yindunixiya

位于亚洲东南部马来群岛上,包括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南群岛、西南群岛及伊里安岛西部,共13 000余个岛屿,其中有人居住的就有近千个,总面积19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千岛之国”。人口1.75亿,居世界第五位。8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国土分散,地形崎岖,大部分岛屿为山地和丘陵,只有沿海有狭窄平原。多火山、地震,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国家之一。1883年,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喀拉喀托火山猛烈喷发,炸掉所在岛屿面积的2/3,造成约5万人死亡,是世界最猛烈的火山喷发之一。全境有活火山达120座。绝大部分地区属赤道多雨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且多雷雨天气,爪哇岛的茂物平均每年有322个雷雨日,被称为“雷都”。努沙登加拉群岛东部属过渡型气候,虽终年高温,但冬半年降水较多,已有较明显的干湿两季。原为荷兰殖民地,经济落后,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矿产品开采是主要经济部门。独立后,经济有很大发展,但农业仍是重要的经济部门。胡椒、木棉、金鸡纳霜等产量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胶、椰子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咖啡、油棕、豆蔻、丁香、甘蔗等产量也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水稻生产大国,但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沿海及城市郊区也已开垦为良田。森林覆盖率超过60%,生产铁木、乌木、柚木等名贵木材,是世界最大的原木出口国。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年产石油6 000—8 000多万吨,产量的80%供出口,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东南亚首位。地处东南亚锡钨矿带末端,其锡矿砂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镍、铁、铀、铝土矿等也相当丰富。制造业也有一定发展,食品、卷烟是主要工业部门,许多工业品尚依赖进口。近些年纺织、化肥、造纸、炼油工业等发展较快。工业多集中在爪哇岛的城市。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北,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市内有造船、汽车装配、机械、纺织、化工等工业部门。岛上的泗水(苏腊巴亚)、万隆、三宝垄都是百万人口大城市。万隆是个美丽的山城,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印度尼西亚

☚ 越南   新加坡 ☛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东南亚国家。领土由13667个岛屿组成,主要有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北部除外)、苏拉威西与爪哇岛、努沙登加拉、马鲁古群岛和伊里安岛西部(伊里安查亚)。面积1904569平方公里。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人口17020万(1987年),民族百余个,爪哇族占47%。世界上穆斯林人数最多的国家。首都雅加达。多山地、高原、火山、地震。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经济中农矿业占重要地位,盛产石油、锡、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胡椒、金鸡纳霜和木棉等。爪哇岛地位突出,经济发达,其它岛较为落后。

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岛国。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交通要道。面积190.46万平方千米, 人口1.81亿(1991年),兵力27.8万(1991年)。1950年4月13日同中国建交,1967年10月30日两国关系中断,1990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

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13667个岛屿组成,素称千岛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主要包括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南部、伊里安岛西部、苏拉威西岛等。面积191.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500公里。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仅沿海有平原。伊里安岛的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全国最高点。河流一般不长,爪哇岛的梭罗河较为有名,全长500公里。除加里曼丹岛外,各岛屿均有活火山。地震频繁发生。岛屿之间构成许多海峡与内海,其中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是构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内海有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属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大,湿度高。年平均气温在 25-27℃,年平均降水量2000-4000毫米。人口16640万 (1986年),有100多个民族,爪哇族占47%,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米囊加保族占3.4%。通用印尼语。有各种语言200多种。居民88%信奉伊斯兰教。其余多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以及原始拜物教等。首都雅加达。国家重视旅游业,辟有许多旅游胜地,兴建旅馆、简化入境手续。

☚ 印度洋   印度支那半岛 ☛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实行混合型的市场经济。其国土面积190多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2.04亿(1998年),首都雅加达,货币名称印度尼西亚盾。近20年来,印尼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1990年达7%。国内生产总值从1970年的710亿美元,增至1990年的1250亿美元,人均500美元以上。1991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500亿桶,天然气73万亿立方米,煤225亿吨。森林面积1.15亿公顷。土壤肥沃,耕地面积1450万公顷,农业产量以年均4%递增,1989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4%,务农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9.3%。粮食自给有余并有出口。橡胶和椰子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工业主要有采矿、原料加工、装配业及轻纺工业等。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0年的30%增加到1990年的40%以上。旅游业和服务业也迅速发展,1990年外国游客达220多万人,收入达18.92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第二大创汇行业。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政府采取措施,调整外贸结构,减少对石油、天然气出口的依赖。大力发展纺织品、成衣、橡胶制品、水泥、化肥、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等出口。1990年出口总值为256.9亿美元,贸易顺差达38.46亿美元。纺织品已成了除石油之外的最大宗出口商品。东盟国家、沙特阿拉伯、日本等是主要贸易伙伴。印尼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吸引外国投资。1967~1986年外国投资共801个项目,总额达156.61亿美元。主要来自日本、美国、香港和欧洲共同体。近年来政府又几次放宽限制,实施优惠政策,使外国投资成倍增长。1990年引进外资达87.5亿美元。在过去的23年中共吸收外资384亿美元,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46.77亿美元,外债总额1361.74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2%。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488.4亿美元,进口额为274.2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1385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8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80美元,世界排名第154位;国际储备总额为236亿美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