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简称。 博州 博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旧唐书·地理志》:“博州:上,隋武阳郡之聊城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窦建德,置博州,领聊城、武水、堂邑、茌平,仍置莘亭、灵泉、清平、博平、高唐凡9县。五年,省并亭、灵泉2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省茌平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博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博州。旧领县6,户7682,口37394。” ☚ 播州 博陵国 ☛ 博州 博州州、路名。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州,州治在今聊城东北,至唐,辖域相当今聊城、高唐、茌平等县。元初升路。元至元十三年改名东昌。盛产丝棉、绢绸。隋末唐初,先后曾为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军根据地。 ☚ 博兴 棣州 ☛ 博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聊城县 (今山东聊城市东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博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博州。五代晋移治今聊城市东南。北宋淳化二年(991年)移治孝武渡西(今聊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茌平、高唐等市县地。元至元四年 (1267年) 升为博州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