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應試所需 > 南卷 南卷 nánjuàn 南卷科举考试用语。明代会试按不同地区分配取中名额,故不同地区的士子考卷亦有不同的称呼。当时南方诸省参加会试士子之考卷称“南卷”。明初会试考卷不分南、北,洪熙元年(1425)始分,并定于南卷中取十分之六,北卷中取十分之四。宣德、正统间,会试举人更分为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南取五十五名。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应天、直隶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池州、太平、淮安、扬州等十六省府。南卷在南、北、中三卷中录取比例较高,反映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清初沿明制,顺治九年(1652)始行按南、北、中卷取中法,时取四百名,南卷取中二百三十三名,北卷取中一百五十三名,中卷取中十四名。后考虑西南诸省(属中卷)取中名额过少,且常有全省无一人取中的情况,故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废南、北、中卷取中法,改为按省分配取录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