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拳 华拳拳种之一。其名取自 “三华贯一”。《华拳谱》载:“名为华者,取精、气、神三华之意也。”其源不详,近现代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华拳的特点有四: ❶势正招圆,结构严紧。拳势要求左右对称,上下成规,不歪不斜,不散不乱; ❷劲紧身整,一气贯通。要求做到“招连招,势接势,步套步”。“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❸动迅静定,进疾退速。要求动则骤发,如风捲残云。静则突停,似平波镜湖。拳歌曰:“动如奔獭,静如潜鱼”,或跃或伏,随行随变; ❹刚柔相济,虚实分明。行拳要求有刚有柔、能快能慢、伸缩张弛、抑扬顿挫均应在套路中合理运用。其手法有冲、格、搧、拍、推、架、遮、砍、夹、劈、抓、挑、揿、穿、撩、托、摇、掖、摘、栽、挎等;腿法有踢、弹、扫、摆、勾、蹬、踩、踹、飞、拐、跨等;步法有行、击、踏、倒、跳、嗤、插、绕、进、撤等;身法有闪、展、折、翻、转、探、缩、挺等;其技法为“撑、拨、张、展、勾、扣、翘、蹦、顶、塌、收、沉”十二字,即手要撑,指要拨,臂要张,胸要展,脚要勾,膝要扣,腿要翘,步要蹦,头要顶,胯要收,气要沉。调息讲究“提、托、聚、沉”四法,即上升时提气,静止时托气,发力时聚气,下落时沉气。行拳喻之十二型,即动如雷,静如水,起如猿,落如鸡,站如钉,立如松,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实战应敌讲究:“以勇为先, 以气为决”,要求做到“一狠,二毒,三急,四智,五顺,六机,七逸,八无”。华拳套路包括初、中、高级拳术套路,以及刀、枪、剑、棍、对练套路。 ☚ 红拳 查拳 ☛ 华拳 华拳中国拳术之一。该拳称精、气、神为“三华”,讲究“三华贯一”,故为“华拳”。其特点主要有: ❶形体工整:华拳的动作势式,都是按照一定的规格要求,做到准确、整正、匀称、结构严整,路线清楚,一丝不苟; ❷遒劲有力:动作势式,很讲究运用“撑、拨、张、展、勾、扣、翘、绷、顶、塌、收、沉”等“骨法”,使“五体”(躯干、上肢、下肢合称五体)骨梗强壮、紧劲峻整、雄健浑厚; ❸心动形随:强调心志的内在作用,认为内外相合才能劲力遒健,动有意向。因此运动时总是“心在势前,势居心后”, “心动形随,意发神传”; ❹阴阳分清:强调矛盾的双方相辅相承,认为只有使“阴阳二气”协调起来,才能产生“神”的功用。因之对动静、虚实、刚柔、快慢、伸缩、张弛、抑扬、顿挫、轻重、内外、上下、正偏、左右等对立因素,在运动中十分注意掌握适当; ❺势势连贯:在练法上强调“连绵相属,气脉不断”。所谓“连”,并不是把所有的动作不停顿地一气练完,没有间歇。而是在一招一势之间,必须做到“形断意连”,运用内在的心志活动和眼神把前后动作的意向连接起来,使之势势相连,贯串一气; ❻动迅静定:华拳有招有势, “势为守属阴主静,招为攻属阳主动”。运动时, “动如奔獭,静如潜鱼”, “进如风雨,退若山岳”,动迅静定,有节有序; ❼善调气息:华拳很重视运动时的呼吸调节,其法有“提、托、聚、沉”四种。在一般情况下,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或做腾空跳跃动作时,运用“提”法;在高式或低式的静止性动作出现时,运用“托”法;在刚脆、短促有力的动作出现时,运用“聚”法;由高动作进入到低动作时,则运用“沉”法。这些调节呼吸的方法,随着动作的变化自然地运用,而不是故意做作。 华拳的内容,有徒手、器械、单练、对练。一至十二路华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拳术套路。这些套路多是由踢、打、摔、拿等攻守格斗动作为内容,按照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通过不断的练习,能训练人体各部肌肉的发展、关节的灵活、韧带的伸长和巩固,以及平衡感官,协调中枢神经的机能,都有良好的作用。由于许多动作都是由大肌肉活动,因之肺活量较高,促使了血液循环和呼吸器官活动的高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并曾先后整理出版过《一路华拳》、《二路华拳》、《三路华拳》和《四路华拳》。 ☚ 朱家教 刘拳 ☛ 华拳武术拳种。讲究精气神“三华贯一”,因称。形体工整,筋骨遒劲,心动神随,阴阳分清,势势连贯。有拳术、器械、对练套路。代表套路为1—12路华拳。搏斗时尤重心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