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千叟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千叟宴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皇帝举行的尊老盛会。第一次,康熙53年17143月19日皇帝六十寿日后举行,65岁以上官员和平民中老人参加者4240人;第二次,康熙61岁(1722)正月新春举行,65岁耆老1000多人参加;第三次,乾隆50年(1785)正月初六举行,“凡在京四品以下现任原任各员,年过六十者俱准其入宴”,“凡八百筵”;第四次,乾隆61年(1796)正月举行,参加者达到5000余人。宴席上皇帝对八九十岁龄高品高者“亲视饮酒”、把盏赐酒,赐参加宴席者寿杖、绸缎、银两等。清代“千叟宴”是中华民族尊老传统的继续和发展,但也有粉饰太平、显示皇权威严和耗资伤财等消极意义。

千叟宴

032 千叟宴

清代宫廷为千名老叟参加的盛大宴会。场面庞大、耗资甚巨。清十代帝王260余年间,只在康熙、乾隆盛世举办过4次。康熙庆六旬万寿宴请65岁以上老者2800余人与宴。乾隆举行千叟宴,入宴的群臣耆老和并未入座者达5千余人。所有参加老者皆由皇帝钦定,再由有关部门行文通知。并按官品高低入席。

☚ 长鱼席   三套碗席 ☛
千叟宴

千叟宴

清朝宫廷大宴之一。在清宫众多筵宴中,千叟宴场面最为宏大、隆重,准备最久,耗资最巨。康乾时期,先后举行过四次。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六旬大寿,耆宿年老之人,多从远道而来祝寿,于是康熙命赐老人筵宴,并谕查官民六十五岁以上者,及八旗官兵老妇年逾七十者,召至京师赐宴。又令择宗室子孙二十岁以下十岁以上者,执爵敬酒,以示对老人之优待。老人贫者则提供车马,患病者按分颁给酒食。此次预宴者一千九百余人。康熙六十一年 (1722),又召满汉文武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六十五岁以上者三百四十人,宴于乾清宫前。乾隆五十年 (1785),征年六十以上者三千九百余人宴于乾清宫,并准其子孙扶掖入宴。乾隆作诗赞与乃祖康熙同举盛事: “祖孙两举千叟宴,史册饶他莫并肩!”嘉庆元年(1796),乾隆禅位于嘉庆。内禅礼成,开千叟宴于皇极殿,六十岁以上参加宴会者达五千九百余人,其中百岁老人有十几位。历次出席宴会老人,包括当时各省及京城现任、休致的满蒙汉文武官员,以及护军兵丁、拜唐阿、匠役、耆老士农和闲散人等。分满汉官民两次入宴。除御宴外,乾隆五十年所办宴会,共布陈宴席八百张,一等桌、次等桌上摆品不一。开宴时,鼓乐齐鸣,由赞礼官引导众臣向皇帝行跪叩礼。接着,皇帝赐酒、赏物。有时,皇帝作诗,众人联句。一片升平、喜庆气氛。嘉庆以后,因清廷财政困窘、国力衰竭,千叟宴不再举办。

☚ 异姓王   赐朝马 ☛
千叟宴

千叟宴

清代宫廷敬老活动之一。皇帝召请众多60岁以上的老人入宫赴宴,并给予一定赏赐。此举由清代康熙皇帝玄烨首创,清史有记载的共举行过4次,均在国富民足的康乾盛世,是清宫众多大宴中场面最大、筹备最久、耗资最多的一种。每次参加宴会的都超过千人,分满汉官员两次入宴。史料记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玄烨皇帝60寿辰大庆之际,国家正呈现着外安内治的繁荣局面,为了体现“万国安,即朕之安,天下富,即朕之福”的思想,康熙下令召省级官员士庶65岁以上的老人,赐酒宴于畅春园。开宴时,鼓乐齐鸣,由赞礼官引导众人向皇帝行跪叩礼,然后是皇帝赐酒、赐物,皇子及宗室后代服侍老人进食、饮酒。与会的80岁以上老人共571位,均得赏银,并由人搀扶着走到皇帝面前,皇帝要亲自看着他们把酒饮下去。隔天又同样宴请了满汉八旗官员、兵丁及闲散人员。此事史称“万寿盛典”。真正被命名为“千叟宴”的盛会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玄烨皇帝再次在乾清宫前先后宴请满汉文武百官和退休人员中65岁以上者,与会者超过千人。在一片颂扬声中,康熙乘兴赋诗,命诸臣答和,并亲题“千叟宴诗”。乾隆皇帝弘历登基以后,国势更加强盛。弘历效法其祖父,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农历闰三月十四日,举行了规模更为宏大的“千叟宴”。召请王室宗亲、内外文武大臣官员、受封文武官阶、绅士、兵丁、耆农工商、少数民族及外国王公大臣中年过60者,共三千余人。除依旧制行赏外,加赐诗刻、寿杖、朝珠、貂皮等以示恩惠。嘉庆元年(1796年),退为太上皇的弘历,以其86岁高龄引以为豪,再开“千叟宴”,出席宴会的近六千人,尚有众多老人云集在殿墀之下,90岁以上者被授予顶戴。有非正史文献说,雍正皇帝也曾举办过上千人的老人宴会。值得一提的是雍正三年(1725年),胤禛皇帝请满、蒙、汉70岁以上的老妇人在畅春园皇太后宫前赐宴,由皇太后、皇上颁赏茶果酒食等。到了清朝后期,国运由盛变衰,财政困窘,宫廷虽尚有其它敬老活动,却无力再举办这种大规模的宴会了。在封建社会,普通官吏及百姓见到皇帝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举办“千叟宴”足见皇帝对老人的优待。此举虽为统治者标榜治国之功而设,但在客观上起到了提高老人社会地位,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养老道德风尚的作用。

☚ 至和五老会   中国古代养生长寿论 ☛

千叟宴

清帝于庆日、节日举行的敬老宴会。康熙五十二年(1713)春,以圣祖玄烨六旬“万寿”为由,于畅春园宴各省现任、致仕的汉大臣、官员及士庶之年近古稀以上者,年在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以上者1846人,计4240人。越三日,继宴八旗满、蒙、汉军官兵人等,如例,年在90岁以上者7人,其余分别为192、1394、1012、共2605人,亦于畅春园。此外,又宴八旗老妇于皇太后宫。六十一年(1722)元旦,先宴八旗内60岁以上文武官员人等,后宴65岁以上文武汉员人等,皆于乾清宫。命与宴诸臣赋诗纪盛,并命画师为图。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皇太后七旬寿典,宴“三班九老”(即在朝文、武及致仕的大员,每班9人)于香山,合其年龄为2103岁,平均年龄为77.8岁,以绘《香山九老图》。五十年(1785)逢大庆典,依康熙例宴三千叟于乾清宫,命内务府备办800席。嘉庆元年(1796)正月,依前所定,宴3千叟于皇极殿,赋诗3千余首。是谓千叟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