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包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包税bāoshuì〈名〉 交纳税款的一种形式,指在一定时期内按规定的数额交税,不以盈利或亏损增减税额。 包税bāoshuì〈名〉交纳税款的一种形式。指在一定时期内按规定的数额交税,不以盈利或亏损增减税额。 包税bāoshuì交纳税款的一种形式。即在一定时期内按规定的数额交税,不因盈利或亏损增减税额。例如:“企业对国家的承包范围,可以是上缴的所得税和调节税,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所得税和‘包税’。”(《经济日报》1987.8.13)“一些地区和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即‘包税’,使税收失去其作为经济杠杆调节产业资金的弹性作用,面对日益膨胀的加工工业显得无能为力。”(《经济日报》1989.3.31) 包税bāo shuìаккóрдный налóг;налóг, включённый в стóимость (включённый в цéну)包税 包税亦称“包税制”或“商包制”。指国家将某一种捐税按一定数额包给私人或团体征收的制度。包税制创始于罗马帝国,我国初见于五代,盛行于宋、元朝代,当时叫“补买”或“买补”。据史料记载,元太宗十年,刘崇玉以白银五万两补买燕京的酒课。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均有采用。由于国家向承包人授予征税的权力,自行确定征税办法,从而为包税人敲诈勒索大开方便之门。新中国成立后,彻底废除了包税制度。包税还不利于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难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不利于组织国家财政收入。 ☚ 配赋税 对人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