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劳动力市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劳动力市场láo dòng lì shì chǎngтрудовóй рнок рабóчей слы

劳动力市场

又称“劳动市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买卖市场。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务市场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只有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为生。失业是资本主义国家经常普遍的现象,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不利地位。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期间,失业现象更为严重,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条件更为恶化。通过劳动力买卖市场所形成的劳动关系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参见[劳务市场]。

劳动力市场

亦称“劳务市场”。1993年7月,自治区中心劳动力市场在乌鲁木齐开业,主要提供信息咨询、求职登记、用工登记、职业介绍、职工交流、合同鉴证等服务。各地、州、市、县和一些大型企业的厂内劳务市场也相继开办。到2002年,全区共有职业介绍机构412个。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当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2.28万人。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

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进行相互选择的活动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湖南省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发育,1995年全省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4852户,新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和富余职工2.4万人,全年输出劳动人员30万人。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全省近40%的乡镇建立了劳动管理站。全省还实行证卡合一制度,外省来湘流动就业人员发放就业证,外出人员发放登记卡,1995年发放就业证11.3万份,发放就业登记卡40.8万份。全省建立省、地、县级劳动力市场86家,职业介绍所253所,各级劳动力市场共为80.2万人进行求职登记,劳务交流成功80.4万人次(含通过劳动力市场招工人数)。省内各地区之间和省之间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沟通加强,正在逐步实现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的联通。

☚ 劳动合同制   工资和家庭收入 ☛

劳动力市场Labor Market

劳动力交易的场所,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劳动力商品买卖场所的劳动力市场为资本家剥削工人提供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也存在劳动力市场,有职业介绍所、人才市场、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等形式。它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场所,是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的一种渠道,是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丰裕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的场所或空间。国外一般又称“劳动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买方(或者说劳动力的需求方)主要是各类工商企业,卖方是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潜在劳动者。由于劳动力的买方和卖方在某一时点上为数众多,任何一个买方或卖方的决策行为都要受到其他各方决策行为的影响。如果在理论上假定劳动力市场是由无数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每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掌握着整个市场中的价格信息,并能自由进入和退出这个市场,那么在这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工资率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劳动力的供给则取决于工资率、工人在收入与闲暇之间的偏好、对特殊职业的非货币方面的态度、就业机会的多寡等。如果某一企业、产业或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那么那里的工资率就会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工人到那里去。相反,如果某一企业、产业或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了,就会导致那里的工资率降低,工人就会减少。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工资率的变化将反映出劳动力在各种活动中的相对稀缺性的变化,引导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可能性。在我国,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肯定了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是经济发展的优势,但同时我国也存在着就业的压力,因此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三类:服务型劳动力市场,即劳务市场;职业型劳动力市场,即职业市场;知识型劳动力市场,即人才市场。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以劳动力为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形态。劳动力也是商品,是商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依附在人身上的、能够从事劳动并创造价值的能力。劳动力的交换是使用权的转移,而不是所有权的转让,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者本身。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使得劳动力市场具有了某些特殊性:首先表现为价格的特殊性。劳动力价格的形成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决定的:(1)劳动力的成本,即劳动力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2)劳动力可以创造的价值,因为复杂劳动能够创造的价值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所以能够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3)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当供不应求时,劳动力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劳动力价格下跌。其次表现为交易的特殊性。劳动力是依附在劳动者身上的,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为卖方和商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交易中不存在普通商品交易的储存和保养问题。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条件,是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劳动力市场可以根据提供的劳动力的性质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仅提供简单劳动的劳动力市场,这种劳动力市场也被称为劳务市场;另一类提供复杂劳动的劳动力市场,这种劳动力市场也被称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具体形式,包括职业介绍、技术交流、科技人才交流、家庭劳动服务、劳务合作、劳动力调剂、劳务承包和临时雇请等。

☚ 信息市场   人才市场 ☛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

灵活地调节劳动力使用的场所。

☚ 股票市场   劳务市场 ☛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Labor Market

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以实现劳动力流动、重新配置的市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劳动者就业实行统包统配,企业实行固定工制度,因而,不存在劳动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对劳动就业、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对新增劳动力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 的就业方针,改变了国家统包就业的方式。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由以前单一的固定工制改革为固定工、合同工、计划外用工和临时工并存的制度。计划外用工和临时工作为国有企业中雇用的劳动者,所占比率虽小,但绝对数量很大,他们是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就业机会的。随着劳动合同制从企业部分人员推进到企业全体人员,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也将扩大到所有国有企业的职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 企业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者,对劳动力存在着大量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改换工作岗位的劳动力、寻找第二职业的劳动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构成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求双方规模的扩大,促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 服务型劳动力市场,即劳务市场。其特点是以活劳动消耗为主,供需双方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内,一方付出了劳务,一方得到了服务。劳务市场按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生产性劳务、生活性劳务和社会性劳务三种。生产性劳务,是指直接为生产部门提供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务。如物资运输、商品保管、设备安装、机械维修、通信联络、信息传递、技术培训等等。生活性劳务,指直接为人们生活所提供的劳务。如商业服务、饮食服务、修理服务、旅游服务和家庭服务等。社会性服务,指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建设所提供的劳务。如国际劳务、社会保健、环卫绿化、文教科研等。(2)职业型劳动力市场,即职业市场。它是指劳动者以市场为媒介,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一般分为失业人员就业市场、第二职业市场、离退休人员再就业市场、辞职退职人员自由流动市场等类型。(3) 知识型劳动力市场,即人才市场。它是指具有专门知识和创造能力的人,通过交换关系实现合理流动的场所。
以上三类劳动力市场是在不同的服务机构的参与下运作的。我国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服务的机构主要有: (1) 劳动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将直接组织就业和管理培训、介绍就业结合起来,在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和主办单位职工子女就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劳动服务公司实际上也成为调节劳动力流动的蓄水池。目前全国大约有20多万个劳动服务公司。(2)人才交流中心。主要是面向各类人才,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办理一定手续,双向选择,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3) “劳务市场”机构。主要指劳动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劳务市场” 的机构,劳务市场面向普通劳动者,在劳务市场上,用人单位和寻找职业者直接见面,谈判条件。全国建立的“劳务市场”机构约15万个。(4) 职业介绍所。侧重向社会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推荐合格的劳动者,介绍临时性劳务人员。并对用人单位进行指导或提供咨询,组织劳务交流活动。此外,一些地方存在着自发的劳动力市场,如保姆市场、木工市场、瓦工市场等,这类劳动力市场比较活跃,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劳动部门的规范管理。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步阶段。国有企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流动性差,绝大多数劳动者仍是“一个单位定终身”,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还需自行消化,企业还难以做到按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向劳动力市场自由吸收和排放劳动力。在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因素,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使劳动者难以流动,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城乡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利于推进形成全社会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 致富论   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

指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市场。雇用劳动是劳动力市场的前提,在人类历史上雇用劳动出现,商品生产发展到最发达的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一切商品化,劳动力的所有者丧失了生产资料,或尚有业余时间,只能或可以出卖劳动力,这时劳动力成为商品在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必须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必须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 市场体系   劳务市场 ☛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labor market

是一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是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要素市场。它由劳动力的买方——雇主和卖方——雇员所组成。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将决定市场工资率和就业量。根据买卖双方相互搜寻的范围,可将劳动力市场分为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和地区性劳动力市场;根据工作条件的好坏可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根据失业率的高低状况可将劳动力市场分为宽松型和紧张型两类。

☚ 次等劳动力市场   企业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

见“劳务市场”。

☚ 劳务市场   服务市场 ☛

劳动力市场

labour marke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