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劳动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劳动券

劳动者参加社会共同劳动,根据其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社会领取个人消费品的凭证。又称“一张证书”或“纸的凭证”。1832年9月,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伦敦创办的劳动产品公平交换市场上曾经使用过这种“劳动券”。在市场上,管理人员在收到劳动者交来的产品之后,就发给劳动者一种“劳动券”,在上面标明生产这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者凭这种“劳动券”,就可以换回相等劳动量的物品。欧文的这种试验,是以直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这种试验终归失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大多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胜利后将建立起以生产资料社会占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全社会直接占有,商品生产、货币交换不再存在。但由于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个人消费品在社会成员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了分配个人消费品,就需要一种凭证,以证明劳动者个人参加共同劳动的份额,以及他在用于消费的那部分共同产品中所应得的份额。这种凭证就是“劳动券”。“劳动券”不是货币,不具有货币的职能。它一方面证明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另一方面凭它从社会领取一份等量劳动的个人消费品。劳动者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由于后来形势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完全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的进程前进,而是首先在生产力落后的、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薄弱的一国和几国取得了胜利。夺取政权后的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公有制水平较低,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仍然存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仍然借助于货币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在欧文试验的基础上设想的“劳动券”并没有付诸实践。

劳动券

指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上分配个人消费品时使用的一种凭证。1832年9月,欧文在伦敦创办的劳动产品公平交换市场中曾加以使用。交换市场把劳动者交来的产品折算成劳动工时,仍发给劳动者以劳动小时为单位的劳动券; 劳动券的持有者用它可以从交换市场的仓库中取得包含等量劳动的其他产品。欧文的实验,是以直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终归要失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设想,在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中,由于不存在商品经济,每个生产者就可以凭劳动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部分消费品。这种“证书”,实质上就是劳动券。后来的事实证明,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还不能废除商品生产,故这个设想未能实现。

劳动券

劳动者按照其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领取相应的个人消费品的凭证。马克思设想: 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已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者也许会得到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品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凭证不是货币。它们是不流通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7页)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都还存在着商品货币,因此,关于劳动券的设想并未成为现实,按劳分配还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现的。

劳动券

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凭证。劳动券理论是马克思在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 “劳动货币”时提出的,同欧文所设计的 “劳动货币”在条件、目的、内容和作用上都是不相同的。马克思说: “在社会公有的生产中,货币资本不再存在了。社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者也许会得到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品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凭证不是货币,它是不流通的”。劳动券的主要内容是:
❶劳动券的产生以直接的社会化劳动为前提; 而个人劳动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化劳动,必须是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❷劳动券是生产者个人参加共同劳动份额的证明书和从社会产品储备中领取应得部分的凭证,它是不流通的,如果要把这种领取看成是一种交换,那么不是交换意义上的交换。
❸劳动券上载明的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个别生产者生产产品所消费的劳动时间。
❹凭劳动券能够到社会产品储备中领取与劳动时间相当的任何产品,而不限于自己生产的产品。根据这一理论,1928年2月湖南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发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印有马克思像的劳动券。其面额为壹元,正面花纹长12cm,宽7.5cm,四角有 “壹”、“圆” 字样,马克思的画像印在有简单花纹装饰的框内,下面是县苏维埃正副主席的签名,背面盖有苏维埃政府直径为10cm的圆形印章。

劳动券

劳动券certificate of labor

证明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和据以向社会领取与他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那一部分消费品的凭证。劳动券不是货币,它是不流通的。劳动券最早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在他创办的劳动产品公平交换市场中曾加以使用。欧文认为用标明一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券代替货币,能消除剥削,实行“公平交换”。欧文实验的劳动券是以直接社会劳动为前提,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实验归于失败。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欧文等有关劳动券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劳动券作为在劳动者之间分配个人消费品凭证的设想。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已消亡,货币也不复存在;为了实现按劳分配,劳动者可以: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部分消费资料。这里讲的计量劳动和分配个人消费品的证书,就是马克思多次提到的劳动券的含义。只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阶段商品货币关系仍然存在,劳动券也就不可能取代货币。

☚ 灵活偏好   准货币 ☛
劳动券

劳动券

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给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凭证。“证明生产者个人参与共同劳动的份额,以及他个人在供消费的那部分共同产品中应得的份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3页)。
1832年9月,欧文在伦敦创办的劳动产品公平交换市场中曾使用劳动券。交换市场把生产者交来的产品折成劳动工时,发给以劳动小时为单位的劳动券;劳动券的持有者用它可以从交换市场的仓库中取得包含等量劳动的其他产品。欧文实验的劳动券,是以直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实验终于失败了。欧文的追随者约翰·格雷把欧文的劳动券变成了劳动货币。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实行劳动货币是平庸的空想,欧文的劳动货币如同戏票一样不是货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2页)马克思设计的劳动券是在分析欧文的“劳动货币”时提出的,与欧文设计的“劳动券”在条件、目的、内容和作用方面都是不同的。马克思指出:“在社会公有的生产中,货币资本不再存在了。社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者也许会得到他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品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凭证不是货币,它是不流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7页)马克思曾设想,在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 由于不再存在商品货币,每个生产者就可以凭劳动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那部分消费品,这张“证书”,实质上就是劳动券。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还不能废除商品生产,故这个设想未能实现。

☚ 硬通货   价值 ☛
劳动券

劳动券

一种不需要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来计量劳动和进行消费品分配的凭证。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在消灭商品货币以后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者按其所参加的公共劳动而得到的领取个人消费品的凭证。其主要内容有: (1) 劳动券的产生以直接的社会化劳动为前提,个人劳动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并以社会全部占有生产资料为前提;(2) 它是生产者个人参与公共劳动份额的证明书和从社会产品储备中领取应得份额的凭证,它是不能流通的; (3) 劳动券上所载明的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4) 凭券可以到社会产品储备中领取与劳动时间相当的任何产品,而不限于自己生产的产品。马克思关于劳动券的设想,是在分析和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关劳动券和“劳动货币”的论述中建立起来的。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公有的生产中,货币资本不再存在了。社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者也许会得到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品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凭证不是货币。它们是不流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7页)。从苏联和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存在两种形式以及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商品生产还要发展,货币不能废除,因而劳动券的设想现在还不能实施。

☚ 劳动货币   联邦储备券 ☛
000023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