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动机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动机理论theories of motivation阐释动机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动机理论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 (1)本能论动机理论,即先天的本能决定的生物学动机理论,麦独孤是本能说的主要代表。他列举了人的20种本能。认为本能是先天的、有目的的行为,决定着人的基本行为方式。其实弗洛伊德也是本能决定论。(2)精神分析动机理论,即以性驱力的本源的潜意识决定的动机理论。弗洛伊德坚持潜意识是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内驱力,其能量来源于力比多(性力),早期认为人有两类本能,即自我本能(即自我保存本能)和性本能(即生殖本能),后期改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即生命自身具有的攻击性、破坏性和自毁性的驱力)。生和死这两种本能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似乎就是个人乃至社会一切矛盾斗争的根源。阿德勒强调追求优越是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当这种追求受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自卑,经过努力得到补偿时,人格就得到发展。(3)行为主义动机理论,即古典和激进行为主义如华生、斯金纳等人坚持外部环境作用和后天习得的强化,决定行为的无主观动机理论,彻底否定本能、动机等主观性概念。新行为主义开始注意“中介变量”、“诱因动机”、“中枢动机状态”、“期待论”等内在动机的研究。(4)格式塔心理学动机理论,即用向量分析解释人的需求系统和心理动力的场动机理论。勒温致力于需求、动机和人格的研究,指出行为动力包括需求、紧张、引距值、向量和移动。(5)认知论动机理论,即以个体对环境的认知和预期来说明动机的产生与改变的理论。认为个体对环境中的事物的预测、判断、抉择等均以对该事物的认知为基础,而如何认知则是受过去经验、目前情境和未来期待这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在动机的认知理论中,一般以“认知失调论”来说明个体动机的产生与变化。由L.费斯廷格提出,认为认知失调是一种动力,它使人改变现有的认知态度而获得心理平衡,使需要驱力得以缓解,情绪恢复正常。(6)人本主义动机理论,参见“需要层次论”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