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学派南宋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合称。因二派在义利之辨中都强调功利的重要,故名。功利思想在先秦即已萌芽。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非乐下》),后期墨家也说: “义,利也” (《经说下》)、“功,利民也”(《经上》)。北宋李觏主张“利欲可言”;王安石提出“理财乃所谓义也”,功利思想遂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永康学派的陈亮和永嘉学派的叶适集功利思想之大成。他们反对讳言功利和空谈性命义理,强调注重实事实功。主张“义利双行”(《陈亮集·复朱元晦书》);“功到成处,便是有德”(见陈傅良《止斋文集·致陈同甫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叶适:《习学记言》卷二三);此后,清代颜元进一步主张“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戴震提出“道德之盛,使人之欲无不遂”(《戴震全集》)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古代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