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剑线虫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剑线虫属Xiphinema

俗称剑线虫(dagger nematodes),隶属于矛线目,长针科。剑属是长针科内最大的一属,至1990年已包括约180个有效种。中国仅记载5种。剑线虫均为植物根系的外寄生物,其中少数种类还是植物病毒的自然传播介体。
1913年美国科布(N.A.Cobb)描述了该属的模式种美洲剑线虫。60年代后该类线虫才被大量描述,目前剑属已成为有近180种的庞大属。剑属的种类区分主要依赖雌虫的形态特征。重要的种间区分特征包括生殖系统类型(双生殖管型、单生殖管型和拟单生殖管型)、子宫分化类型(无分化结构、刺状物、“Z”分化和假“Z”分化)、尾形、口针长度、体长和阴门位置。其中,生殖系统结构和尾形最具有典型意义,美国科恩和谢尔(E.Cohn & S.A.Sher) 1972年曾提出主要以这2项特征为基础,将剑属划分成8个亚属,但大多数分类学家认为亚属的提法缺乏系统进化依据而没有接受该论点。鉴于剑属种类的繁多,近年来一些作者曾编制了不同类型的种检索表以方便鉴定,目前最新的版本当属荷兰卢夫和法国卢克(P.A.A.Loof & M.Luc)1990年发表的表式检索表,列入表内的种类达138种(不包括美洲剑线虫组)。
形态特征 虫体长1.5~5.5毫米。唇区非缢缩至明显缢缩。侧器漏斗状,侧器口长横裂状。口针粗壮,齿针基部显著分叉,齿针延伸部基部膨大成凸缘状。诱导环管状,位于齿针的后1/3处。背食道腺核大,与背食道腺开口同位或稍靠后,亚腹食道腺核较小,位于食道球近中部。雌虫生殖系统典型的由双向双生殖管构成,卵巢回折,少数种类前生殖管退化,甚至完全消失。子宫长短不一,部分种类在其内可分化出刺状或球状(Z-differention and pseudo-Z-dif-ferention)的硬化结构。雄虫后部具有腹中交配乳突,常位于交合刺区外。雌、雄虫尾形一般相似,短圆形至长丝状。
生物学特性 剑线虫是植物根系的外寄生物,它们以口针刺入根的皮层薄壁组织,甚至深达维管束组织(幼、细根)取食。部分种类倾向于在根尖及其附近觅食,每处取食时间很短,如贝克剑线虫、标准剑线虫等; 而另一些种类则沿根系在非根尖部位取食,取食时间达几小时至几天,如美洲剑线虫、短颈剑线虫等。受害植物所表现的症状与线虫的取食特点密切相关,即前一类剑线虫使寄主侧根遭受破坏,整个根系缩小,根端肿大,有时弯曲如鱼钩; 后一类剑线虫造成寄主营养吸收根减少,根上出现病斑,有时多处皮层组织解体和腐烂,但根端不明显肿大。
剑线虫在多年生木本植物根围的出现频率较高,而在草本植物,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发生较少。然而,该类线虫发生量较大、为害较重常与草本植物有关。不同剑线虫种类,甚至同种不同群体对土壤类型和水分的要求可完全不同。例如,意大利剑线虫等种类主要发生在水分少、土质粗的砂土中; 变尾剑线虫等种类常常出现在土质细的重粘土中; 喜湿剑线虫等少数种类则显然已适应了在水淹的土壤中生存。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剑线虫的生活史长达数月至数年。如美洲剑线虫完成1代至少需要1年,在20~23℃下标准剑线虫在葡萄上7~9个月完成生活史。
剑线虫是植物病毒的潜在传播介体。自1958年标准剑线虫被首次证明是葡萄扇叶病毒(GFV)的传播介体以来,迄今已有10种剑线虫被证实可分别自然传播7种多面体植物病毒(Nepoviruses)(见表)。介体剑线虫的幼虫和成虫都具有传毒能力,且传毒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带毒幼虫蜕皮后失去毒性,带毒成虫也不能经卵传毒。单条线虫就可能传毒成功。介体剑线虫的得毒时间短至1小时以下,传毒时间一般短于24小时。得毒介体的保毒期可达数周以上,如变尾剑线虫在无寄主时对草莓潜隐环斑病毒(SLRV)和南芥菜花叶病毒(AMV)的保毒期分别达12和16个星期。

介体剑线虫及其传播的植物病毒

线虫种类病毒种类发生地区
标准剑线虫
意大利剑线虫
变尾剑线虫
葡萄扇叶病毒(GFV)
葡萄扇叶病毒(GFV)
南芥菜花叶病毒(AMV)
草莓潜隐环斑病毒(SLRV)
温带葡萄产区
以色列
欧洲,新西兰
欧洲
美洲剑线虫*番茄环斑病毒(Tom RSV)
烟草环斑病毒(TRSV)
桃丛簇花叶病毒(PRMV)
美国
美国
美国,加拿大
加州剑线虫*樱桃锉叶病毒(CRLV)
番茄环斑病毒(Tom RSV)
美国
美国
西部剑线虫*
索恩剑线虫*
里弗斯剑线虫*
不明剑线虫*
犹他剑线虫*
番茄环斑病毒(Tom RSV)
番茄环斑病毒(Tom RSV)
番茄环斑病毒(Tom RSV)
番茄环斑病毒(Tom RSV)
番茄环斑病毒(Tom RSV)
加拿大
加拿大
美国,加拿大
日本
美国

注: 标有*的线虫种类属于美洲剑线虫组(X.america-num group)。
重要病原线虫 对寄主植物表现明显致病性而具经济重要性的剑线虫有以下几种。美洲剑线虫(X.americanum Cobb)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东部,在亚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也有零星记载。该线虫寄主广泛,包括各种果树、森林树木、多年生观赏植物和草莓。受害植物长势不良。复尾剑线虫[X.diversi-caudatum (Micoletzky) Thorne]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国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报道受害的经济作物有悬钩子、苹果、桃、无花果、草莓、胡萝卜、三叶草等。标准剑线虫(X.index Thorne & Allen)几乎发生于世界各温带地区的葡萄园。寄主除葡萄外还有无花果、苹果、桃、柑橘、草莓等。短颈剑线虫(X bre-vicolle Lordello & Da Costa)属世界性分布,在以色列造成柑桔、葡萄和玫瑰长势衰退。该线虫在中国普遍发生,可为害各类果树、月季、葡萄、草莓、油菜、蚕豆等。贝克剑线虫(X.bakeri Williams)和钱伯斯剑线虫(X.chambersi Thorne)局限于加拿大和美国,为害多种森林树种和草莓。

剑线虫属Xiphinema

矛线目。大型植物病原线虫。两性虫体细(a =50~75),长1.7~5 mm。死态呈不同程度弯曲。角质膜基本光滑。唇常不缢缩。侧器呈宽裂状,侧器囊小,倒镫状或漏斗形。口针直,长115~235μm;诱导环管状,在口针基部;有凸缘。食道矛型。多数虫种雌虫双向双生殖管,先端回折;部分虫种前生殖管不同程度退化或缺如;阴门位置变化大(V=28~56)。雌尾长短不一,钝圆形、锥状或丝状。雄虫交合刺大,有侧生导刺带;无交合刺和引带;交配乳突发达,最多的7枚。剑线虫直接危害根系,特别是根尖或幼根,营迁移性外寄生。口针可刺进根内多层细胞,甚至达到中柱,常诱发根瘿和地上部生长受抑制等症状。部分虫种尚能传播植物病毒。主要虫种如美洲剑线虫(X.americanum Cobb)和裂尾剑线虫〔X.diversicaudatum (Micoletzky) Thorne〕,寄主范围广,多数寄生于木本植物,也危害草莓、牧草和禾谷类等。标准剑线虫(X.index Thorne et Allen)主要危害葡萄、无花果、桑和玫瑰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