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前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前茅qián máo指前军。古代前军以茅旌为标帜,遇敌则举茅旌示警,故曰前茅。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内草才传诏,前茅已勒铭。 前茅 前茅郭沫若著。1928年2月10日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初版。创造社丛书第22种。收《黄河与扬子江对话》、《上海的清晨》、《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等诗15首。 ☚ 献给自然的女儿 哭诉 ☛ 前茅 前茅qiánmáo━━ 犹先头部队。古代行军前哨斥候以茅为旌,如遇敌人或敌情有变化,举旌以警告后军。借喻名次在前者。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诗:“内草才传诏,前茅已勒铭。”清·郑日奎《读李青莲集》诗:“青莲诗负一代豪,横扫六宇无前茅。” ☚ 鱼水 拔茅连茹 ☛ 前茅军中的前哨。行军时用茅为旌,持旌先行,如遇变故或敌人,便举旌警告后军。《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后以考试成绩优异,名次在前者为“名列前茅”,或称“前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兵旗部 > 諸旗 > 前茅 前茅 qiánmáo 古代行軍時,前哨斥侯以茅爲旌,行於軍前,遇敵軍或敵情有變化,舉茅旌以告戒後軍,故名。《左傳·宣公十二年》:“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杜預注:“或曰時楚以茅爲旌旗。”另説“前茅”爲前軍之警戒標志。茅,使明也,非草。 前茅指先头部队。古代行军,前哨以茅为旌,遇敌则举旌以警示后军。《左传·宣公十二年》:“~虑无。”(虑无:戒备意外。) 军队 军队军(军马;军伍;军师;军戎;军班;三~;大~;骑~;空~) 旅(军旅) 兵(兵马;兵戈;兵师;兵旅;兵队;兵众;甲兵;鹤兵;步~;工~) 伍(士伍;队伍;行伍;部伍;褚伍;戎伍;尺竹伍符) 师(师众;师徒;兴~)武装(~力量) 人马 卒乘 行列行阵 行陈 车革 居曲 部曲 麾旌 麾旆 麾斾 鹤仗 毒帜 营马 戎行 戎马 戎骖 另见:士兵 队伍 军容 军营 军帐 保卫 守卫 防守 作战 ☚ 军队 各种军队 ☛ 先 先前(~头;~列;~茅;~面;~功;~人) 先(~进;~头;~手;占~;当~;在~;领~;争~) 头(~马;打~;领~) 另见:时间 次序 以前 ☚ 先、后 后 ☛ 前茅古代行军的一种标帜。茅当读力“旄”。盖旌之饰,或以羽,或以旄。旄,牛尾。其用旄者,则谓之“旄旌”。古之军制,前军探道,以旌为标帜告后军,即以茅(旄)旌为前导。据《礼记·曲礼上》云:“前有水,则载春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 前茅古代军队行军的一种标帜。茅当读为“旄”。盖旌之饰,或以羽,或以旄。旄,牛尾。其用旄者,则谓之“旄旌”。古之军制,前军探道,以旌为标帜告后军,即以茅(旄)旌为前导。据《礼记·曲礼上》云:“前有水,则载春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 前茅be among the vanguard;rank among the best 前茅楚国行军之仪。为“令典”内容之一。《左传》宣公十二年:“𫈢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杜预注:“虑无,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皆持以绛及白为幡,见骑贼举绛幡,见步贼举白幡,备虑有无也。茅,明也。或曰时楚以茅为旌识。”斥候谓放哨、侦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 前茅军中的前哨斥侯。古时行军用茅为旌,持以先行,如果遇有变故或敌人,便举旌警告后军。后称考试名列于前者为名列前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