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八女投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八女投江 1939年秋,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西征的女战士冷云、胡桂之、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安顺福等八人,越过日寇封锁线,准备过乌斯浑河去克上克密营五军军部。后被日军三面包围,几经奋战,突围不成,宁死不屈,投入乌斯浑河,英勇殉国。 八女投江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八位为国捐躯的女英雄。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西征军的一支部队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边同日伪军突然遭遇,受敌包围。妇女团的七位女战士,在指导员冷云的指挥下,自觉担负起掩护大部队突围的任务,勇敢地将敌人的火力吸引到自己的阵地上来,多次打退敌人的冲锋,使大部队安全转移。敌人的迫击炮弹烧着了她们隐身的荒草,从三面将她们包围起来。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她们向敌群扔出最后几颗手榴弹,背起重伤的战友,互相搀扶,毅然冲向汹涌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这八位女英雄是:冷云、杨桂珍、安顺福、胡秀芝、郭桂琴、王惠民、黄桂清、李凤善。1982年10月,在乌斯浑河畔烈士殉国处建立了“八女英雄光照千秋”纪念碑,以纪念八位巾帼英雄的光辉业绩和献身精神。 八女投江❶中国画。王盛烈作于1957年。作品取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五军冷云、王桂兰、郭桂琴、张桂兰、王毓民等八名女青年队员,在完成渡江动员群众的任务时,遭到敌人三面包围,背水一战,弹尽力竭,最后跳进滚滚江流英勇牺牲的真实事迹,描绘了八位英雄为革命视死如归,投江牺牲的悲壮场面。画面乌云密布,江水汹涌,八位女战士交错地从岸边岩石一步步向江心走去,有的互相搀扶,有的抱着受伤的战友,还有的回身向敌人射击。画中突出表现人物死亡在即,宁玉碎不瓦全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作品打破中国人物画以才子佳人为表现题材的旧传统,注重通过素描关系刻画表现对象,注意气氛的渲染,使形象真实具体,具有感人的力量。现藏中国军事博物馆。 八女投江1938年7月至8月,东北抗日联军四、五军主力由依兰向五常一带征战。当部队返回时,五军妇女团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吴秀芝、杨贵珍及战士郭桂、李凤善和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等8位同志。8月上旬队伍遭到敌人突然袭击。她们与日寇顽强战斗,最后弹尽,冷云等8位女同志共同跳入乌斯浑河,壮烈牺牲。其中李凤善、安顺福2位同志是朝鲜族。 八女投江❶英雄集体。为掩护部队突围,战至弹尽,下乌斯浑河殉国的东北抗日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等8名妇女。 八女投江1938年10月上旬的一天夜里,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抗联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等八人遭到敌人的包围和追击。她们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撤到乌斯浑河畔时,打完了全部的子弹,这时冷云背起负伤的战友,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唱着悲壮的《国际歌》毅然跳入波浪滚滚的乌斯浑河。她们中最大的二十五岁,最小的仅有十三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