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蕡对策失旨案
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朝廷开制举。三月二十五日,文宗亲自策问应举者。贤良方正、昌平人刘蕡在对策中极言宦官之祸。唐自宪宗元和末以后,宦官典禁兵,日益骄横跋扈,天子由其废立,威权过于人主,而无人敢言。刘蕡在对策中说:“陛下宜先忧者,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忠贤无腹心之寄,阍寺持废立之权,陷先君不得正其终,致陛下不得正其始。臣非不知言发而祸应,计行而身戮,盖痛社稷之危,哀生人之困,岂忍姑息时忌。”主考官左散骑常侍冯宿等阅刘蕡对策,无不叹服,但畏惧宦官,不敢取中他。闰三月初九日,制举榜出,贤良方正裴休、李郃、李甘、杜牧、崔慎由等二十二人中第,刘蕡落选。时刘蕡对策之文,已在京师广为流传,见者皆服其文才胆识。故金榜一出,朝野嚣然,官民皆为刘蕡称屈。谏官、御史欲论奏,为宰相所阻。依唐律“贡举非其人”条,掌贡举者,当举不举,不当举而举者,应处徒刑。谏官、御史欲论刘蕡事,弹劾考官不取之罪,宰相恐其复获罪于宦官,乃阻之。被取中的李郃说:“刘蕡下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乃上疏论其事。疏呈进而无回音。于是刘蕡终身不得仕进于朝,终老于方镇幕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