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晏税收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晏税收思想

刘晏 (公元718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代著名理财家。曾任户部侍郎、节度支使、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等职。安史之乱后主持唐朝财政达二十年。他疏浚汴水,分段转运,岁输江南粮食数十万石于关中,从而保证了长安的粮食供应,同时,他整顿盐法,推行平准,改变了安史之乱后财政紊乱的状况。刘晏理财的杰出之处在于他懂得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认为要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首先在于发展生产,培养税源。“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资治通鉴》第二二六)。因此注重不加重农民负担,把扩大财政收入的重点放在盐法改革上。对赋税的征课,他提出了二个原则。基一是“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新唐书·食货志》)。即赋税应选择人民迫切需要的日用商品而课征。因为这类物品需要量大,需求弹性小,因此作为税源既丰富又稳定。其二是“知所以取人不怨”(《新唐书·刘晏传赞》)即既要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要使百姓不感到负担沉重。刘晏推行常平盐制度正是贯彻这两个原则。“盐铁使刘晏以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于是上盐法轻重之宜,……江岭去盐远者有常平盐,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粜民,官收厚利两人不知贵”(《新唐书·食货志》)。刘晏还注意到唐中叶货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组织国家财政收入中,主张以转运、盐法、常平仑制度的方式抑制物价,扩大财政收入来源,同时相应缩减赋税收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