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列宾《伏尔加纤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列宾《伏尔加纤夫》

列宾《伏尔加纤夫》

烈日当空,在辽阔的伏尔加河畔,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帆船,从荒凉的沙滩上缓缓走来。从他们沉重的步伐中,似乎可以听到压抑而低沉的 “伏尔加船夫曲” 的回声:
哎哟嗬,哎哟嗬,
齐心合力把纤拉。
哎哟嗬,哎哟嗬,
拉完一把又一把。
穿过茂密的白桦林,
踏开世界的不平路。
……
然而这幅画绝非是我们眼前的一幅写生。其中每一个形象都经过列宾仔细的推敲,他们的性格、年龄和经历各不相同。画上纤夫共11人,约略分成三组。最前一组四个人,领头的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名叫冈宁,原是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他表情温和,性格坚韧、深陷的眼窝使他的前额更显突出,身上的麻布衫满是补钉。在他右边是一个憨厚魁梧的大汉,赤着脚,头发蓬乱,一脸浓密的胡子,好像在向冈宁低声絮叨着什么。他们后面是个瘦高的中年人。他头戴麦秆帽,叼着土烟斗,挺起身子,大概是想省点气力吧。在这个瘦子左手,一个弯腰躬背的纤夫,两眼凝视前方,汗水把上衣渍得百孔千疮,破洞处露出结实的肩膀,据说他原是个水手。


伏尔加纤夫 列宾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着红衬衫,名叫拉里卡的少年,是画家着意刻画的人物。他看去像是刚刚加入这支行列,昂首蹙眉和用手调整擦伤肩头的绳索的姿态,告诉我们这种劳动对于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是力不胜任的。在这里,作者一方面抨击了沙俄农奴制度的黑暗,一方面又看到了希望。那就是年青一代正在觉醒,他们不甘心受剥削,受压迫,而要起来反抗。他脖子上挂着的小十字架,是父母给他的信物,祈求上帝保佑他路上平安。紧挨着他的,是一个饱经风霜的秃顶老汉。他斜倚在纤索上,打开烟袋,想抽口烟来驱散自己的烦恼。他与前面的少年,不仅在两代人对命运的不同态度上,而且在画面色彩上,均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少年左边,一个羸弱有病的纤夫,正在用袖口擦去汗水,他步履艰难,未来的路途更加难卜。再往后有鞑靼人、退役军人、流浪的希腊人,最后头的只能看到低垂的头顶。淡淡的背景,烘托出干燥炎热的天气。
这幅深刻揭露贫富之间矛盾的作品,是列宾学生时代开始构思和创作的成名之作。1869年暑假,列宾去涅瓦河畔野游时,看到纤夫们怕弄脏乘船的小姐、太太的衣裙,举着满是泥污的纤索走过她们身边的情景,他被深深感动了。那以后,他又几次到伏尔加河,实地画了许多纤夫的速写和单个模特儿的习作,进 一步深化构思,花费了三年的岁月才最后完成了这幅作品。
著名评论家斯塔索夫曾这样评价道:“列宾同果戈理一样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 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又是位出色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列宾(1844—1930)从小生长在乌克兰 一个农民家庭,生活贫苦,和下层老百姓接触较多。他在家乡画过圣像画,这使他继承了俄罗斯绘画的民间传统。1864年列宾考人彼得堡美术学院,又进一步受到严格的技法训练。当时正值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尽管有平民知识分子参加的强大的民主运动,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了废除农奴制,但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列宾在校学习期间就已接触到 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如克拉姆斯柯依等,这对他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临毕业前完成了这幅《伏尔加纤夫》,之后于1878年参加了由克拉姆斯柯依发起的巡回画派,并先后创作了 《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等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90年代,由于沙俄政治上日趋反动,巡回画派亦渐渐解体,列宾重又回到美术学院。十月革命后他移居芬兰的库奥卡拉,在那里度过了他的晚年。
☚ 门采尔《轧铁工厂》   苏里柯夫《禁卫军临刑的早晨》 ☛
000032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