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硯部 > 硯式 > 凹心硯 凹心硯 āoxīnyàn 帶有硯池的硯。因硯心凹於周邊,可研墨貯汁,故名。凹心硯是魏晉時期由無池硯向有池硯過渡的一種特殊形制。明·陶宗儀《輟耕録·墨》:“至魏晉時,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夾和爲之。所以晉人多用凹心硯者,欲磨墨貯瀋耳。” 凹心硯一種硯臺。古董式樣,呈圓形或椭圓之凹形器物,有硯脚。古昔不研墨,熬墨成液而用之,故硯成凹形。今製者,多非正橢圓,硯面呈凹形,不置硯脚,形似猿面,故稱“猿面硯”,亦曰“猿頭硯”。《輟耕録》曰:“晉人多用凹心硯者,欲磨墨貯瀋耳。”又有“缸硯”之目,類似瓮,形態質樸,具凹面,置器脚。蜀地有滕氏者,以破酒缸作硯,極美,曰“缸硯”。參見蘇轍 《缸硯賦序》。此乃北宋産物,中國至今尚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