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凡·代·魏登《从十字架上放下耶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凡·代·魏登《从十字架上放下耶稣》 凡·代·魏登《从十字架上放下耶稣》早期佛兰德斯画家魏登的这幅作品,今收藏在著名的普拉多美术馆里。这座美术馆座落在马德里普拉多大街的对面,是一幢主体为两层的仿古典式石造建筑。几棵参天古树,威严地耸立在正门外面。馆内除藏有西班牙本国的名画之外,还藏有佛兰德斯画派、意大利画派,以及法国、荷兰、德国等地的许多昔日大师们的作品。 从十字架上放下耶稣 凡 ·代 ·魏登 全画描绘的是基督从十字架上放下来时的情景。构图的骨架很简单,由一些僵立的人物构成一个长方形,两端像括弧一样地被括起。人物脸部的排列能看出沿椭圆形运动,他们的动作和表情充满了悲痛。由于其运动节奏不断被呆滞、弯曲的肘部线条所阻碍,因而更增强了这种悲痛气氛。首先是基督的左腕,其次是圣母的左胳膊肘,最后是马格达娜的双腕。特别是她扭曲的姿势,在整个构图中更让人产生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在这幕戏剧的中央,基督的圣体,仿佛已经失去了重量,犹如一轮新月悬挂在半空中,充满了静穆之美。 关于魏登(约1399—1464)的生平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他在世之日已享有盛名,曾定居在南尼德兰的布鲁塞尔。这幅祭坛画,是根据射手组合的订件,为他们在卢万的教堂画的。制作的年代也不详,很可能是他出师之后所画的最初的成功之作。画中对于形态的关心,显示出从杨 ·凡 ·爱克对光和空气的敏锐知觉,向着纵深的追求的努力。画中所有人物的脸、手、足……均达到了一种理想化的处理。在这 一点上,他虽仍继承了哥特式艺术的传统,但却达到了将个别性格与普遍人性的统一。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圣母的脸部,她的白麻头巾,与马格达娜的两条胳膊同样,中途虽被折曲但并没有失去动势。圣母的左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它们不只具有种种的美,而且与身体其他部分保持着一种整体关系。)无力地垂着,但与已经失去生命的基督的右手相比,又是活生生的一只手。她的右手放在骷髅与圣约翰的光脚之间,好像要从大地上提取什么新的生命吧。我们的视线顺着圣母衣裳上升的斜线和圣约翰的胳膊移动,目光停在了圣者们脸上的表情上,开始了前面说过的椭圆形运动。这是不易察觉的,它无疑是超越物质世界的一种精神的把握。 ☚ 杨·凡·爱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乌切洛《圣罗马诺之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