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凉州方言词语汇释︱附录一 古语词在凉州方言中的遗存例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凉州方言词语汇释︱附录一 古语词在凉州方言中的遗存例释
  • 位置: 首页/附录库/凉州方言词语汇释

附录一 古语词在凉州方言中的遗存例释

 凉州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段。汉以前为西戎、乌孙、月氏、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驻牧地。西汉置武威郡,辖姑臧 (今凉州区) 等县。元封五年 (前 106 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刺史部”。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曹魏时,姑臧为凉州治所。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曾建都于姑臧,隋末唐初李轨在河西走廊建立大凉国,立都姑臧,因而凉州被称为“五凉古都”。唐朝前期,为凉州总管、凉州都督府驻地;唐景云年间,辟为河西节度使治所。唐广德二年 (764 年) 至宋咸平六年(1003 年),凉州基本为吐蕃所居。西夏在凉州设西凉府。元朝在凉州城西北三十里的永昌 (今永昌镇) 设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隶属永昌路。明置凉州卫,隶属于陕西行都司。清置武威县,为凉州府治所。民国初,武威县为甘凉道治所。民国 16 年(1927 年),改甘凉道为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于武威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威县为武威专区(地区) 治所,1985 年改武威县为武威市,2001 年设立地级武威市,县级武威市更名为凉州区。
 凉州区总面积 5081 平方公里,辖 19 个镇、18 个乡、2个指挥部、7 个街道办事处,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至 2012 年 6 月总人口为 101. 58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 03 万人。1986 年,凉州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方言是古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产生于各个不同历史层次的语言成分的堆积。古之凉州地处边陲,较为封闭,受中原强势文化的影响较小,加之凉州人安土重迁的心态、淳朴厚实的性格,使方言在古今演变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表现出滞后状态,大量古汉语的词语和语音在方言中得以留存,成了语言的活化石。正如黄侃先生所说:“闾巷猥佌,文士不道之言,本之皆合于 《说文》 《尔雅》。” (《新方言·后序二》) 因此,古词语和古语音在今语中留存就成了凉州方言的主要特点。
 一、古词语的留存
 古词语包括上至周秦两汉文献,下讫宋元白话、明清小说中的词语。不同历史时期的词语都在凉州方言中有不同程度的留存。具体又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古代“通语”词。一些古代的“通语”词即全国普遍使用的词,在现代普通话中已不再使用,而凉州方言中至今习用。例如:
 朋 《山海经》:“有鸟焉,群居而朋飞。” 《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明唐顺之 《牌》:“各县或有一二富贵之家愿施食者,或一人自设一处,或二人朋设一处。”清方苞 《刘北固哀辞》:“所学之趣同,稍长,朋试于有司。” 《聊斋志异·云翠仙》:“才由此坐温饱,惟日引里无赖,朋饮竞赌。” 《醒世姻缘传》 四十二:“上司拿剩,县官用剩,又有那工房礼房催事快手朋伙分去,一件也没有剩还与你。”在上引文献中,“朋”指一起、合伙。凉州至今谓合伙、一起做某事为“朋上做”。
 争 唐杜荀鹤 《自遣》:“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宋马永卿 《懒真子》 二:“故中国节气与印度递争半月,中国以二十九日为小尽,印度以十四日为小尽。”关汉卿 《窦娥冤》 一:“爹,只个婆婆,争些勒杀了。”《金瓶梅词话》 (以下简称 《金瓶梅》) 六十二:“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上引文献中,“争”都是差的意思,凉州至今频繁使用。如凉州小曲子 《王哥放羊》:“数来数去争着个羊,黑头子母羊叫狼吃上。”
 2. 古方言词。有些词在古代就是方言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没有被普通话接纳,凉州方言却至今习用。例如:
 哨 《方言》 七:“秦晋之西鄙,自冀陇而西,使犬曰哨。” 《醒世姻缘传》 二十一:“今日鼓弄,明日挑唆,把俺那老斫头的挑唆转了,叫他像哨狗的一般望着狂咬!”“哨狗”在凉州方言中还普遍使用,义与古同。
 鞦 套车时拴在驾辕牲口屁股周围的皮带,也作。《方言》 九:“车纣,自关而东谓之,自关而西谓之纣。”唐寒山《诗》 之一二五:“黄檗作驴鞦,始知苦在后。”前蜀毛文锡《甘州遍》:“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鞦。”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后鞦镟木为大钱,累累贯数百,状如中国骡驴鞦。”“鞦”本是“自关而东”的方言,凉州方言至今习用。
 3. 有些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普通话中其书写形式和读音相同,但词义有别,凉州方言承袭了古义。例如:
 乳牛 古义为母牛。唐释道世卷 《法苑珠林》 五十二:“以乳牛及犊子充满其中,奉施如来。”金无名氏 《刘知远诸宫调》 二:“怕今夜乳牛生犊。”元马致远 《任风子》 一:“想我扑乳牛力气全,杀劣马心非善,但提起身轻体健。”凉州方言与古同义。凉州俗语:“乳牛下乳牛,三年五个牛。”凉州字谜:“一撇三点头,盖着个大门楼,种着些斜田子地,养着个老乳牛。” (谜底为舜)。普通话“乳牛”则指奶牛。
 田 古有“庄稼”一义。宋陈师道 《后山谈丛》 卷二:“谚曰:‘田怕秋旱,人畏老贫。’……自处暑至白露不雨,则稻虽秀而不实。”徐光启 《农政全书》 卷一一:“谚曰:‘田怕秋干,人怕老穷。’秋热损稻,旱则必热。”凉州方言承袭了这一义项。如俗语:“人老一年,田黄一夜。”又:白土热,黑土凉,红土地里不长田。”又:“牲口吃田,嘴低无言。” 《柴哥哥出门》 (小曲子):“六月里来热难挡,柴哥哥地里收黄田,天气又大口又渴,我给我的柴哥哥送米汤。”
 4. 以古词为基础新造的词。例如:
 鞅扣子 《说文》:“鞅,颈靼也。”“靼,柔革也。”段注:“《释名》:鞅,婴也。喉下称婴,言婴络也。按刘与许合。杜云在腹曰鞅,恐未然也。”系在牲口脖颈下面防止驾具滑落的带子叫“鞅”。诸葛亮 《作木牛流马法》:“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杜牧 《街西长句》:“绣鞅璁珑走钿车。”旅途驻足首先要解开牲口的驾具,故解鞅指驻留。苏辙 《祭宝月大师宗兄文》:“辙方志学,从先君子东游故都,览观药市。解鞅精舍,时始见兄。”驾牛时系在牛脖颈下面防止轭滑脱的带子凉州谓之“鞅扣子”。
 可范 可,即符合、适合。 《庄子·天运》:“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 《再生缘》 七十七:“宜嗔宜喜容俱称,不肥不瘦可人心。” 《醒世姻缘传》 一:“七钱银做了一双羊皮里天青纻丝可脚的鞋。”范即模子,制作器物的模型。王充 《论衡·物势》:“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故作之也。” 《梦溪笔谈·活板》:“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仍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凉州“可范”比喻合适、相互匹配。 《孝亲宝卷》:“实在有那可范人,把她娶来才可行。”
 隔山逴 (窎) 远 《新方言》 卷二:“《说文》:‘逴,远也。读若掉苕之掉。’今人谓相距绝远曰逴远,音正如掉。” 《楚辞·九章》:“道逴远而日忘。”清方苞 《圣主亲征漠北颂》:“初群臣虑塞外道逴远,少水泉。”宋李纲 《再乞招抚曹成奏状》:“虽已具奏道依近降圣旨,踏逐军马,道路窎远,见今阻隔,卒难办集。” 《拍案惊奇》:“(李克让)本是西粤人氏,只为与京师窎远,十分孤贫,不便赴试。”清张玿美《五凉全志·镇番县志·地理志》:“乃水源窎远,上流分泄,每岁至夏,不足之日多,有余之日少。”“逴远”“窎远”凉州不单独使用,而是造出一个新词“隔山远”,形容很遥远。如凉州少年:“隔山逴远见不上你,想你着皮包了骨了。”
 二、古语音的留存
 钱大昕说:“文字者终古不易,而音声有时而变。五方之民,言语不通,近而一乡一聚,犹各操土音,彼我相嗤,矧在数千年之久乎?谓古音必无异于今音,此夏虫不知有冰也。” (《六书音均表·序》) 由于汉字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记录直接、具体的语音信息,导致了语音变化不易被觉察,加之书面语和口语的长期分离,有些词语的通语读音和方言读音、“读书音”和“说话音”发生了分歧,久而久之,人们便忽略了它们的关系。后人不问究竟,认为许多方言词语“有音无字”,其实是某字的读音在语言发展的长河中发生了变化、分歧,只是后人不知其对应关系。这种情况在凉州方言表现尤为突出,是凉州方言的主要特点之一。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研究古语音的材料主要是韵文、谐声字、古书异文以及通假和音训等,韵书也往往是以字注字,其准确性不可能很高。古汉语音系和形态至今尚无定论,各家的构拟(Reconst Ruction) 也不尽相同。因此,这里谈“古语音”只是试图揭示合乎古今音演变轨迹的对应关系,与古人的实际读音肯定有出入。下面举例说明。
 傅 《新方言》 卷二:“《小尔雅》:‘傅,近也。’《广雅》:‘傅,就也。’古言傅者,犹今言附。今人谓黏近在上曰傅在上,音如巴,若逋转为巴矣。” 《方言》 三:“凡饮药傅药而毒,南楚之外谓之瘌。”元稹 《〈蟆子〉 诗序》:“故啮人成疮,秋夏不愈,膏楸叶而傅之,则差。”明马愈《马氏日抄·番药》:“又治金疮脓不出,嚼碎傅止即出。”上古“傅”属鱼部帮母,古无轻唇音。郭锡良构拟为[pǐwɑ] (《汉字古音手册》)。凉州方言谓贴上、粘上为傅,音[pa35],正与 [pǐwɑ] 音近,俗作“巴”。凉州秧歌子:“我的膏药是好膏药,巴到媳妇子的河邋里,跑到公公的鼻洼里。” 《独弦操》:“老酒桌的一边整齐地码着穆伟虎的书和作业本,以及一本被挼得有皮没毛的 《新华字典》,皮子早已不见了,前后有好几页也被撕掉了,书脊用透明胶布巴着。”
 乳 《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明魏学洢 《核舟记》:“袒胸露乳。” 《虞初新志·秋生诗自序》:“儿含乳啼。”“乳”即乳房,上古属日母侯部,娘日归泥,郭锡良构拟为 [ǐwo] (《汉字古音手册》)。凉州称乳房为 [iu44iu],本字当为“乳乳”。俗语:“娘娘善了摸乳乳哩。”小曲子 《看亲家》:“城里的亲家来到乡里了,见了一个骆驼把他吓坏了,龙呀嘛不像龙,凤呀嘛不像凤,两个嘛乳乳在脊梁骨里背。”凉州贤孝 《白鹦哥盗桃》:“没处擩了连怀里揣,乳乳上烫掉了两大块。” 《独弦操》:“你生下延全的时候,妞妞里的奶多着吃不掉,黑里叫你的爷们吃,白日叫你的公公小叔子吃哩,这个事谁不知道呀——你的妞妞才有个嗍头哩。”“妞妞”是借字。
 语音的发展存在着共时平面的差异与历史纵向的演变,情况十分复杂。古代字书、韵书记载的字音基本上都是当时的“正音”“读书音”,对于全国各地大量的方言素材——“说话音”很难“一网打尽”。上引两词的凉州方音和古音声韵都很接近。有些方言词的读音则是古音发生音转的产物。音转是指词语由于历史的、地域的以及文字使用上的种种原因而产生的语音流转现象。一些词语的读音既没有完全保留古音,也没有随着通语的发展演变为普通话的读音,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变为另一个与古音相近的音。凉州方言的一些词语的读音就是由古语音发生音转而保留至今,它们都是相应的文字在方言中的体现,搞清其对应关系,被误认为“有音无字”的词语就会显出庐山真面。例如:
 污 《史记·滑稽列传》:“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关汉卿 《绯衣梦》 二:“泥污了底夹,红染了罗裤口,血浸湿我那袜头。” 《三国演义》 三十三:“众欲杀之,荀彧急止之曰:‘量鼠雀之辈,何足污刀。’” 《金瓶梅》 四十:“教他妈妈抱罢,况自你这蜜褐色挑绣裙子不耐污,撒上点子脏倒了不成。” 《醒世姻缘传》 五十八:“回到房内,将狄希陈的砚池浓浓地磨了些墨,又拿了一盏胭脂翻身走到那里,先在相于廷脸上左眼污了个黑圈,右眼将胭脂涂了个红圈。”又八十一:“他娘老子可才领着许多老婆汉子来到,抢东西,打家伙,把小女打了一顿好的,呼的满头满脸都是屎。”污,上古属影母鱼部,影晓相转,凉州在用于“弄脏、玷污”义时音 [xu44],俗作“呼”“糊”。如少年:“棢木的尖担闪断了,清水嘛泼在地了。把我的身子呼黑了,你走了阔敞的路了。”又:“牛粪污着你身上,麦芒扎到我身上。” 《独弦操》:“而在硬的地方,却又把车里撒下来的粪土碾成了绵咚咚的塘土,脚一踩,就噗兮噗兮地扬起了灰尘,把梁富梅的皮鞋和裤脚儿糊成个四不像了。” 《醒世姻缘传》 五十八回“污了个黑圈”,八十一回“呼的满头满脸都是屎”,“污”“呼”同义,可知在作者所在的方言区“污”“呼”也同音。
 酤 《说文》:“酤,一曰买酒也。” 《诗·小雅·伐木》:“无酒酤我。”郑笺:“酤,买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或使仆往酤庄氏之酒,其狗啮人,使者不敢往,乃酤佗家之酒。”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每酤留饮,酒仇数倍。”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多酤新丰醁,满载剡溪船。”“酤”上古属鱼部,鱼阳对转,凉州音 [kuɑ41]。凉州谓买酒为“酤”,买油、醋、酱等液态商品亦谓之“酤”。如贤孝《小男子出门》:“东酒房酤酒酤不上酒,西酒房酤酒才酤上酒。”又 《鞭杆记》:“想着还叫杀猪哩,宰羊哩,酤酒炒菜招待哩。”
 傻 《昭通方言疏证》:“昭人谓人不伶俐或愚而多言为韶胯胯,又曰韶保,曰哈包,曰脓包,韶字当即傻痴一类之义,其字待考。”又:“傻,音沙上声,不慧貌,见 《红楼》 三回,昭人有是语,曰傻子,音或变如韶,歌麻萧豪转也,傻子变为‘韶宝’。”凉州“傻”音转为[35],俗作“杓”“烧”“苕”。贤孝 《郭巨埋儿》:“饥荒年再没些好吃头,哄不住这个杓娃娃。”又 《侯梅英反朝》:“今个的姑娘杓掉了,见了书生望苶了。” 《猎原》:“猛子知道他‘烧’气犯了,也不去管他。” 《独弦操》:“我那时节还苕着哩,哪有我们鄢亲家奸钻?”古文献中也作“韶”“仯”。《醒世姻缘传》 七十二:“你看发韶么?我来说媒,可说这话,可是没寻思,失了言。”“发韶”即发傻、犯傻。 《聊斋俚曲集·禳妒咒》 六:“只待向叫化子,去把爹爹叫。好呆好,多少好主都辞了。……仯孩子!有的是好主好闺女,何必他呢?” 《汉语方言大词典》:“仯,傻。”凉州称傻子为“杓子”。俗语:“杓子啜和瓜子。”半台戏 《张连卖布》:“你男人也不是杓子瓜娃,这几天我学下两把神法。”古文献也有类似用例。明田汝成 《四平市语》:“粗蠢人曰杓子。”凉州“韶保 (宝)”义为蠢傻,也指蠢傻之人,本字当为“傻呆”。 《汉字古音手册》:“宝保呆 (古‘保’字)(古) 帮幽 pu。”或作“勺铎”“韶刀”“韶道”“仯达”“仯巴”。明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其不聪敏者,曰鹘突,曰糊涂,曰懵懂,曰勺铎。”自注:“音韶道。”明言以智 《通雅》:“南都人言人物之长曰苗条,不聪敏曰勺铎,音诏道。” 《金瓶梅》 三十:“玉楼道‘我也只说他是六月里孩子。’金莲道:‘这回连你也韶刀了!我和你恁算:他从去年八月来,又不是黄花女儿,当年怀,入门养。一个婚后老婆,汉子不知见过了多少,也一两个月才生胎,就认做是咱家孩子?’” 《儒林外史》 五十三:“你看侬妈也韶刀了!难道四老爷家没有好的吃,定要到国公府里,才吃着好的?” 《醒世姻缘传》 八十五:“这大舅真是韶道,雇个主文代笔的人,就许他们些银子。” 《聊斋俚曲集·禳妒咒》 六:“俺家生了个小仯达。”又八:“那高家公母,也不是仯巴。”凉州俗作“苕包”。 《大漠祭》:“白福那个苕包,听说也打过个白狐子……那是他不懂事……”“韶保”或重叠作“杓杓答答”“韶韶摆摆”,即傻傻呆呆,犹言傻里傻气。元王元鼎 《河西后庭花》:“走将来涎涎瞪瞪冷眼儿,杓杓答答热句儿浸,舍不的缠头锦,心疼的买笑金,要你消用。” 《醒世姻缘传》 五十九:“俺娘说,今日是这里姐姐的喜事,恐怕他韶韶摆摆得不省事,叫接他且往家去。”凉州有韶韶宝宝、韶韶合合、韶韶兮兮、韶哩摆兮、韶哩普兮、韶哩巴吉等词,皆为蠢傻之义。
 由于语音演变的复杂性,古音在方言中的表现往往错综复杂,同一个字的读音,有的声母为古代“正音”,韵母为转音,有的声母与普通话相同而韵母是古代“正音”或转音。然而,古音与方音的对应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不难弄清真相。
 三、古今词义比较
 将保留在凉州方言的古汉语词的古义和方言义进行分析比较,会发现多种情况。
 1. 古义和方言义完全相同。例如:
 度 元王伯成 《贬夜郎》 三:“若是忔搂定舌尖上度与吃,更压着王母蟠桃会。” 《西游记》 三十九:“只是元气尽绝,得个人度他一口气便好。” 《警世通言》 三十三:“小二淫心荡漾,便将周氏脸搂过来,将舌尖儿度在周氏口内,任意快乐。”古语用嘴哺喂谓之“度”,凉州方言义同。小曲子 《王歌放羊》:“王哥王哥什么香?姑娘度给了个舌头香。”少年:“偎下个妹子没给头,嘴嘴里度给个大豆。”
 头 《仪礼·士丧礼》:“缁衾,赪里,无。”郑玄注:“,被识也。”贾公彦疏:“被本无首尾,生时有为记,识前后。”清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予谓被之有,若今时当头矣。吴中方言,以被识为当头。 、当声相近。”又作衴。 《新方言》 卷六:“《埤苍》:‘衴,被缘也。’ (《广韵》 引) 《广韵》 音都感切。今谓被缘曰被衴头,音转如当。”凉州“头”指缝在被子一端的布,其作用是便于拆洗并作为前后标志,正与古义“被识”相同。如贤孝《巧嘴姑娘》:“红枕头,绿头,睡到两头滚一头。”小曲子《王哥放羊》:“红褐子被儿白头呀,我连王哥哥来妆新。”
 2. 古词的本义在方言中已消失,只用其引申义。例如:
 縻 本义为牛缰绳。 《说文》:“縻,牛辔也。” 《仓颉篇》:“縻,牛缰也。”应劭 《汉官仪》:“马曰羁,牛曰縻。” 《汉书·郊祀志下》:“天子犹羁縻不绝。”师古曰:“羁縻,系联之意。马络头曰羁也,牛靷曰縻。”刘禹锡 《叹牛》:“叟揽縻而对。”引申为拴缚。 《广韵·支韵》 靡为切:“縻,系也。” 《集韵》:“縻, 《说文》 牛辔也。一曰系也。” 《晋书·文帝纪》:“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越睒骏) 始生若羔,岁中纽莎縻之,饮以米潘,七年可御,日驰数百里。”陆游 《芳华楼夜饮》 之二:“难觅长绳縻日住,且凭羯鼓唤花开。”用长缰绳把牲口拴在草地上吃草凉州谓之縻。
 春气 本指春季的疠疫之气。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 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陈澔集说:“春者阴气之终,故磔攘以终毕厉气也。”郑玄注:“此难,难阴气也。阴寒至此不止,害将及人。所以及人者,阴气右行,此月之中,日行历昴,昴有大陵积尸之气,气佚则厉鬼随而出行,命方相氏帅百隶索室殴疫以逐之,又磔牲以攘四方之神,所以毕止其灾也。 《王居明堂礼》 曰:季春出疫于郊,以攘春气。凉州引申谓能使人致病的神鬼之气。俗语:“春气把冷带犯了。”比喻小过失引起大祸患。贤孝 《扒肝孝母》:“再的人有个春气病疾怎么就归了阴,我的肝花心呀扒掉怎么还在人世中?”
 3. 方言词义比古词义扩大了。例如:
 胤 《说文》:“子孙相承续也。” 《书·尧典》:“胤子朱启明。” 《国语·周语》:“胤也者,子孙蕃育之谓也。”“胤”本指繁衍子孙,凉州除繁衍子孙的意思外,动植物的繁殖亦谓之“胤”。 《猎原》:“可你爹的想法也对,养儿引孙,也是大事。”又:“我还想把羊群引大了,再到沙窝里去放呢。”“引”本字当为“胤”。
 款款 杜甫 《曲江》 之二:“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元奥敦周卿 《一枝花·远归》:“将个栊门儿款款轻推,把一个可喜娘脸儿班回。” 《水浒传》 五十六:“时迁便学老鼠撕打,溜将下来,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着皮匣,下得胡梯,从里面直开到外面。” 《金瓶梅》 一〇〇:“春事阑珊首夏时,弓鞋款款出帘迟。” 《红楼梦》五:“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款款”为慢慢、轻轻之义,凉州也有同样用法。 《独弦操》:“要么就称上些小盐末子,放在铁锅里炒烫了,装到一个小布袋子里,款款儿放到妞妞上焐一焐,也能见效哩。”凉州还有静静、没被动过等义项。贤孝 《白鹦哥盗桃》:“款款儿卧在笼子当中。” 《独弦操》:“(假币) 要是能花出去了,就当是我拿了你四佬佬的五百块钱,花不掉了就给你款款儿放着。
 4. 方言词义比古词义缩小了。例如:
 约子 《左传·哀公十一年》:“人寻约,吴发短。”杜预注:“约,绳也。八尺为寻。”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鹖冠子·天奴》:“故先王之服师术者,呼往发蒙,释约解刺,达昏开明而且知焉。” 《新方言》 卷二:“《说文》:‘约,缠束也。’江宁谓以草索束物为草约,约读如要。古音约如要。 《释名》:‘要,约也。’”《通俗常言疏证》 三六:“今人以面搓如草约,而以沸油煠之者,谓之要子,即约子也。” 《昭通方言疏证》:“约,今昭人言以绳束物,音如要。”凉州方言“约子 [i41ts]”专指用来捆束农作物的细草绳。也称“约约子”“草约子”。如俗语:“头打烂拿草约子箍哩。”比喻勉强凑合。歇后语:“草约子拉牛哩——趁劲儿来。”
 桄 《说文》:“桄,充也。从木,光声。”徐楷 《系传》:“取木充满之意,今言床桄是也。”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桄字本训当为横木,与横略同。”慧琳 《一切经音义》 卷五十九 《四分律》 卷五十二玄应音义:“桄,古文横,二形同音光。 《声类》 作,车下横木也。今车床及梯舆下横木皆曰桄是也。” 《旧唐书·薛仁贵传》:“(薛仁贵)遂登门桄叫呼,以惊宫内。”宋许洞 《虎钤经·攻城具》:“梯长一丈二尺,有四桄,桄相去三尺。” 《农政全书》 卷三十四:“桑几,状如高凳,平穿二桄,就作登级。” 《醒世姻缘传》 九:“拿了一条桃红鸾带,悄悄的开出门来,走到晁大舍中门底下,在门桄上悬梁自缢。”凉州专称车底板下的横木为“桄”,“桄”起支撑底板的作用。桌凳门窗床梯等的横木凉州统统称“桯 [‘e41]”。
 5. 古词在凉州方言里意义发生了转移。例如:
 囊囊 《易·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孔颖达疏:“囊,所以贮物。”欧阳修 《伶官传·序》:“盛以锦囊。”明马中锡 《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囊”本指袋子,凉州则称具有类似功能的衣袋为“囊囊”“囊囊子”。如小曲子 《浪凉州》:“攒下了个钱儿嘛哟哟,囊囊里装哩嘛哟哟,一心心要走个呀字儿清,凉州城来嘛哟哟。”字谜:“一个人,他姓王,囊囊里装着两个糖。” (谜底:金) 《独弦操》:“鄢老师你把囊囊子挣开,我给你装上些。”凉州称裤兜为“裤囊子”。 《独弦操》:“梁富梅见鄢天祝将手擩进裤囊子里,想要掏出自己的手绢擦一擦汗哩,却没有装上个手绢,就显出了一丝尴尬。”
 旱魃 《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毛传:“魃,旱神也。” 《疏》:“《神异经》 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前蜀杜光庭 《蜀王青城山祈雨醮词》:“消除虐魃,苏息枯苗。”宋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旱魃》:“金贞佑初,洛阳大旱,登封西吉成村有旱魃为虐。父老云:‘旱魃至,必有火光,即魃也。’少年辈入昏凭高望之,果见火光入农家,以头棓击之,火焰散乱有声如驼。古人说旱魃长三尺,其行如风,未闻有声也。”“旱魃”本指旱神,凉州称春夏之交的大旋风为“旱魃”,认为这种旋风多的年份会大旱。
 四、考释凉州方言词语的意义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明陈第 《毛诗古音考·自序》) 方言是古代语言在某一时间坐标上的投影。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方言与其他方言、普通话乃至世界上任何语言比较,并无等级优劣之别,也无先进落后之分,它的存在表明了一种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是中华文明的财富之一。凉州方言中的古汉语词是凉州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蕴含着丰富的以往和现时经济、社会、文化的诸多信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承载着凉州语言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这类词语终将彻底灭亡,永不复生。“当缺少文献资料的时候,方言有可能成为解开地方文化史之谜的唯一钥匙。”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 抢救、研究方言词语,考释其与古汉语词的源流脉络,对保护和发掘凉州文化意义重大,对凉州历史、民俗、民间文艺、方言文学等文化现象的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辨识、剖析这类词语,追溯其历史来源,勾勒其发展演变轨迹,揭示这些词语在历史上与全民族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为构建科学完备的汉语史提供依据,可为音韵学、训诂学、历史方言学、历史词汇学、文献学、文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佐证。有些研究成果可用来阐释古书疑义、纠正前人误说,有些还可弥补大型辞书的不足,为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帮助。

王继中


 ①本文以 《凉州方言词语的主要来源》 为题发表于 《凉州文艺》2009 第 1 期,后经改动增补作为王继中著 《凉州方言词语考释》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3) 前言的主要部分。收入本书时略有改动。
☚ 凉州方言词语汇释︱序   凉州方言词语汇释︱附录三 凉州谜语辑录 ☛
000101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