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冥祥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冥祥记

冥祥记

南朝梁志怪小说集。王琰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小说家类。佚于宋。《说郛》、《古今说部丛书》皆辑佚文一卷。鲁迅《古小说钩沉》辑131条佚文及自序一篇。据《自序》说,王琰幼在交阯,曾从高僧贤法师受五戒,并得观世音菩萨金像一座,后金像两次显灵,“循复其事,有感深怀,沿此征觌,缀成此记”。其主旨在劝人崇奉佛教,为当时“释氏辅教书”的代表作之一。所记故事,具体内容约有以下几类:(1)佛像瑞验故事。如《僧洪》记京师瓦官寺僧洪偷铸佛金像,后洪由此押入狱中,便“心念观世音,日诵百遍”,竟梦所铸佛像往狱,嘱其“无虑”,后果然在佛灵护佑下被敕出狱。 《史㑺》、《陈云范妻》等则记观世音像显验。(2)佛经显效故事。如《刘度》记晋时虏主木末欲灭辽城,刘度率众归命观世音,顷之,木末即见《观世音经》从空中下,遂省刑戮,此城免害。《丁承》、《于法兰》等亦记此类事。(3)僧人高行神迹故事。如《耆域》条记耆域将游关洛,渡河无舟,能自达彼岸;于前行路上,遇两虎迎来,则使之“弭耳掉尾”,并手摩虎头,使虎入草等。其中“伏虎”事,情事颇奇。《佛调》、《犍陀勒》等亦属此类。(4)轮回转世故事。如《陈秀远》和《董青建》。前者记陈秀远前世原身为一青袄白裳妪,“供养佛,故得转身”。后者记董青建四十七年来“七死七生”;而“得离七苦”等事。(5)地狱故事。如《支法衡》、《程道惠》、《李清》、《慧达》、《赵泰》等。像《慧达》记沙门慧达被缚送往地狱所见“寒冰狱”、“刀山狱”等情景及慧达在地狱中备受磨难而后复活出家奉法等。宣扬了善恶报应说,要人相信在阳间做了坏事的人,到阴间后必受种种折磨。以上几类故事,虽然含有劝善惩恶、主张清静、反对淫乐等一些积极因素,但更多的是宣扬宗教迷信,鼓吹服从封建统治,起到了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作用。从艺术上看:(1)书中颇记有一些比较新鲜奇特的幻想情节,读起来特有异趣。后世志怪、传奇和神魔小说中关于佛法神力变化的各种幻想情节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冥祥记》的影响。(2)书中作品的篇幅大大加长,在五百字以上者为数不是少许(约有十二条)。《慧达》长达一千二百余字,《赵泰》、《陈安居》长达一千一百余字。这些作品语言运用自如,情节复杂曲折,叙事缜密细致,描写具体生动。作者在着意求细描绘,并运用了对话等描写手段。已经突破了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丛残小语”、“粗陈梗概”的格局,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跃进。

☚ 王琰   羊祜 ☛

冥祥记

古小说。南朝人王琰撰。辑佚书,不分卷。琰约生于宋孝建元年(454),卒于梁天监、普通间(502—527)。仕齐为太子舍人,仕梁为吴兴令。据自序说幼年居交阯(今越南河内),从贤法师受五戒,后还都,云游各地。此书撰成于梁初,系感于观世音金像显验而著。所记皆有关佛事,大凡生前作恶,入冥府则治于地狱受以酷刑,行善者则以好报添阳寿重返人间,信奉佛法则免罪消灾,立地成佛。主旨在戒恶劝善,为佛教文学,文笔委曲,描摹细密,颇具故事情节,时有可读。宋初编《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时,尚征引此书,至南宋曾慥编《类说》仅录四则,该书宋代渐佚。明清以来所编小说丛书收录该书条数不等,如明本《说郛》仅录一条,《旧小说》录五条,《古今说部丛书》录八条。唯近世鲁迅辑一百三十一条,而多采自《法苑珠林》和《太平广记》,收入《古小说钩沈》,见《鲁迅全集》。

冥祥记

十卷。南朝齐王琰 (约454—?)撰。王琰字号不详,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幼年在交趾,从贤法师受五戒。还都。泰始末移居乌衣,曾游于江都、峡表,齐建元元年复还京师,卒年不详。王琰是佛教徒,据书前自序称: 幼时从贤法师处得一座观世音菩萨金像,后金像常放光显灵,于是“循复其事,有感深怀,沿此征觌,缀成斯记”。谓之“冥祥”。此书所记皆善恶报应之事,旨在宣扬佛的灵异,劝导人们信奉佛教。是六朝志怪小说中“释氏辅教书”的代表作。在艺术手法上,《冥祥记》篇幅较长,语言简炼,情节离奇,叙事具体生动,较之以往志怪小说有很大跃进。书中有记隋唐人事,当系后人窜易,非王琰所作。此书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冥祥记》十卷,王琰撰。”两《唐志》同,唐以后不见著录。宋时唯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苏易简《文房四谱》征引,盖佚于南宋。《说郛》、《古今说部丛书》各有辑佚本,一卷。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一百三十一条与自序一篇,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冥祥记》ming xiang ji

Accounts of Mysterious Revelations→王琰(Wang Y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