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业气候区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业气候区划nongye qihou quhuaagroclimatic divisions

根据一定的农业气候指标, 将 一较大地区划分成若干农业气候特征相似的区域。它是反映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专业性气候区划, 也是农业自然条件的一个部门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通常在农业气候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对农业地理分布和生物学产量有决定意义的指标为依据, 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 划出各个相同的和不同的农业气候区。可为农林牧合理布局和建立各类农产品基地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沿革 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国地理名著《禹贡》中,就把全国分为九个州, 对各地的土壤、物候、农产、田赋等划分均有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地理分区。W.柯本1900年发表的气候分类,把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结合起来进行区划, 并采用温度和降水的临界数值作为分界标准,是最早的有农业意义的气候分类。竺可桢于1931年、涂长望于1936年先后根据中国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东半部雨量丰沛,足敷农业之用,应以冬季温度为指标:西北地区雨量稀少,冬季过寒无农事活动,土地利用程度随雨量多少而异,应以雨量多寡为分类标准,并将中国划为八类气候区域。张宝堃等1957年根据中国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把全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及青藏高原区;并在东部季风区内根据积温(∑t≥10℃)和最冷月平均温度及平均极端最低温度划出六个热量带, 每个热量带都有典型的天然植被、农作物种类及种植制度,分区已有明确的农业意义。50年代末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先后作出了江苏、湖南、新疆等省(自治区)级农业气候区划。60年代,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先后完成了中国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分区和内蒙及其毗邻地区农牧业气候区划。1979年中央气象局等单位根据农业区划的需要,在各地普遍开展了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先后完成了中国综合农业气候区划初稿,中国小麦、柑桔、甘蔗、茶树等气候区划,以及北方小麦干热风区划,杂交水稻(籼型)气候适应性区划, 大部分省(区)和部分市(县)的农业气候区划和单项区划。
苏联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开展较早。П.И.伯罗乌诺夫早在1928年进行了按作物和植物划分的气候地带。30年代起,Г.Т.谢良尼诺夫作出了苏联农业气候区划和世界农业气候区划。Φ.Φ.达维塔亚1948年完成了苏联葡萄气候区划,А.Н.巴布什金1960年作出了中亚棉花气候区划。
40年代,大后美保(1945年)根据气象因子与产量关系,划分了日本小麦、大麦、亚麻、橄榄等的适宜气候栽培区。西内光等从作物分布的临界气象条件及田间试验中找出作物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划出了日本作物分布界限。内善兵卫用农田水热平衡法进行了日本水稻气候区划,吉野正敏等用航空摄影图、地形图等进行作物霜冻和寒害的农业气候区划。阿根廷的A.J.帕斯卡尔先后于1962年和1969年提出了世界小麦和大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系统。印度、法国采用桑斯威特分类方法进行了全国的农业气候区划。
区划原则 区划应遵循:❶农业气候相似原则;
❷要适应农业生产发展规划的需要;
❸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地区气候资源优势:
❹要能反映农业生产中主要农业气候问题, 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区划种类 ❶根据区划任务的不同,把农业气候区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综合农业气候区划,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与气候的关系作出的综合农业气候区划: 另一类是单项农业气候区划,以专业、作物、灾害为对象作出的农业气候区划。
❷根据区划范围大小可分为全球、洲、区域、地方等农业气候区划;国家、省、县农业气候区划。由于区划的范围、服务对象不同,区划方法和对精度的要求都有不同。
区划步骤和内容 一般包括:农业气候调查, 气候和农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农业气候条件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鉴定和分析:确定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和区划系统,进行划区和分区评述。
区划指标 用作划分农业气候区域界限,反映地区农业气候特点和表示农业气候区域内的相似和区域间的明显差异,以及农业气候问题。在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确定区划指标值是区划的关键。在选择、确定农业气候区划指标时,应考虑划区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农业意义,能反映出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由于气候波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常需要考虑气候保证率,在运用农业气候指标时,须根据指标农业意义的重要性,分出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并要求两者相结合。可采用综合指标法反映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在进行小范围区划时(县、乡、国营农场)考虑选用土壤、地形、物候等自然景观的差异作为补充指标。区划中常用的热量指标有:农业界限积温(大于0、5、10、15、20℃积温),作物生长期,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平均极端最低温度等;水分指标有:降水量、降水变率、蒸散量、降水蒸发比(干燥度或湿润度)、降水蒸发差等。另外还有光照、农业气象灾害和综合指标。
区划系统和划区方法 一般农业气候区划按分级多少和范围大小, 划分为带、区、地区和小区。各国最常用的划区方法是逐级分区法。此外,还有集优法、聚类分析法、最优分割法等。
分区评述 分区评述内容应包括各区域地理位置和所辖范围、主要农业气候特征、气候条件与农林牧布局及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制度的关系,主要气象灾害、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和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途径和意见。

农业气候区划agr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综合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对农业气候条件的区域性划分。在农业气候分析的基础上,以农业气候指标为依据,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并用归纳的方法将农业气候相似的地区归并在一个区域,而将农业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划分开。区划范围可大至全世界,小至县、乡。区划的种类可分为综合农业气候区划和专题农业气候区划。区划的方法可分为区域区划和类型区划。农业气候区划的目的与作用在于阐明不同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为农、林、牧、副、渔的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规划服务。

农业气候区划

在农业气候条件和资源(包括农业气象灾害)结合农业生产对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以对农业生产的区域有决定意义的农业气候指标为依据,将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农业气候类型有明显异同的、大小不等的区域等级系统。

农业气候区划

agr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农业气候区划

agr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