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嘎达梅林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嘎达梅林1892—1931蒙古族,内蒙古达尔罕旗(今科尔沁左翼中旗)塔木格勒人。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长篇叙事诗。原为内蒙古近代民间流传的英雄史诗,经陈清漳等同志翻译整理,发表于1949年12月《人民文学》1卷3期。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长诗生动地记述嘎达梅林起义的始末,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叶内蒙古人民反抗封建军阀与王公贵族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嘎达梅林及其妻子的英雄形象。嘎达梅林原是王府下层官吏,为人刚毅正直,敢于为民请命,几遭王爷杀害。在历经坎坷曲折后,他毅然投向人民,举起反抗义旗,同封建军阀、王公贵族展开斗争,直至壮烈牺牲。长诗采用民间讲唱文学的形式,以唱为主,以讲为辅,两者交替使用,把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形象生动鲜明,具有内蒙古民族特色与草原生活气息。 ☚ 有的人 和平的最强音 ☛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陈清漳等人编译的内蒙古民间长篇叙事诗《嘎达梅林》中的人物。他是一个乐为人民献身的民族英雄。在军阀混战、王爷当道的年代里,他坚决捍卫人民的利益,处处显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韧性战斗精神。由于反对抽大烟,向王爷进谏,为民请命,遭到痛骂。后到奉天告状,又被王爷革职。他再次告状,反被军阀张作霖伙同王爷以“反抗王爷”的罪名判处死刑。妻子设法把他营救出狱后,他带领起义队伍誓与军阀、王爷斗争到底。数年后,因内奸的策应,起义军被包围,他战斗到只留下自己一人,最后因寡不敌众,跳进西拉木伦河壮烈牺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人民心目中革命英雄主义者的典型。 ☚ 马芬姐 程疯子 ☛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蒙古族民间叙事诗《嘎达梅林》中的主人公。诗中塑造了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他目睹了王爷勾结军阀欺压百姓的罪行,冒着生命危险去为民请命,结果险遭毒手。他被妻子和一伙造反兄弟救出后,马上举旗造反,走上了一条反抗的道路。他拒不接受达尔汗王的劝降奸计,在弹尽粮绝形势下也毫不动摇。他领导起义军在西开河背水一战,虽然战败也不屈服,最后直至战死。我们在嘎达梅林身上看到了农民领袖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由于诗中详细描写了嘎达梅林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他的形象丰满感人,呼之欲出。 ☚ 雷公 潘新简 ☛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蒙古族民间叙事诗。流传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诗的内容取材于嘎达梅林起义的真实事件。诗中的主要人物都保留了真实姓名。嘎达梅林因反对达尔汗王爷出卖民族利益、残害百姓,他挺身到奉天府去请愿。达尔汗王勾结奉系军阀张作霖反把嘎达梅林定为死罪,押回达尔汗旗,关入死牢。他的妻子牡丹杀死女儿烧了自己的家。她聚众劫狱救出了丈夫。起义军抢了王爷府,举起了武装起义的旗帜。起义军奋战了四、五昼夜,终因敌人力量太强,嘎达梅林和起义军全部战死。全诗讴歌了蒙古族人民反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伟大斗争精神,歌颂了嘎达梅林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 ☚ 溯河西迁 遮帕麻和遮米麻 ☛ 《嘎达梅林》 蒙古族民间长篇叙事诗。陈清漳、赛西、茫·牧林整理、翻译。发表于1950年。长诗成功地塑造了蒙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感人形象。他本是王府中一名下级军官,因反对蒙古王公勾结奉系军阀张作霖侵占牧民的土地财产,被判处死刑。其妻牡丹毁家劫狱,救出嘎达梅林,遂高张义旗。起义军转战四方,多次重创军阀、王爷的反动武装,并粉碎了王爷的劝降奸计。斗争坚持四、五年后,因内奸出卖,起义军陷入重围,嘎达梅林英勇奋战、誓死不降,最后投身西拉木伦河的激浪中壮烈牺牲。长诗始终将主人公置于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心,着力刻画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艺术形式上采用说唱结合,叙事、抒情的方式丰富多样,格调悲壮、深沉,很好地传达出了蒙古族人民富于反抗性的民族性格。 嘎达梅林❶蒙古族民间叙事诗。陈清章、赛西和芒、牧林翻译整理。1950年曾在《人民文学》发表。作品真实地描述了嘎达梅林起义始末,再现了他所领导的起义军为了反抗王公贵族的封建统治和军阀的掠夺,为了谋求自由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嘎达梅林及其妻子牡丹的英雄形象。长诗继承了蒙古族民间叙事诗传统的艺术手法,长于抒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嘎达梅林》蒙古族现代长篇叙事诗。产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异文多种,一般为两千行左右,情节大致相同。嘎达梅林(1892—1931)是蒙古族的英雄,原名那达木德,汉名孟青山、业喜。“嘎达”意为最小的儿子,类似于南方人的“么仔”,北方人的“老嘎瘩”,是种昵称。“梅林”乃官职名,相当于军务“统领”。1929年因旗扎萨克亲王那木济勒色楞勾结东北军阀出卖旗地,强行放垦,引起广大蒙古族群众反对,嗄达梅林携带万人签名的呈文赴奉天(今沈阳)请愿。结果被押回王府监禁。是年被其妻牡丹率人劫狱救出后,毅然发动起义。坚持武装抗垦斗争于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一带。起义队伍最强大时有千余人。1931年牺牲。该民间叙事诗就是以嗄达梅林领导的起义斗争为题材创作的。广泛流传于内蒙古地区。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嗄达梅林》一书,收有《嗄达梅林》、《格瓦桑布》、《英格与勒城》三部作品,共约12万字。解放后,根据该诗改编创作有歌剧、电影剧本、交响诗和连环画等文艺作品。 嘎达梅林1892—1931❶内蒙古达尔汗旗(今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人。蒙古族。原名那达木德, 汉名孟青山、业喜。“嘎达”为末子的亲昵之称,“梅林”乃其官职。曾任旗卫队的专依达(什长)、昆都(骁骑校)、扎兰(参领)、军务梅林(统领)等职。1929年, 因旗札萨克亲王那木济勒色楞勾结东北军阀出卖旗地,强行放垦,携带万人签名的呈文,赴奉天(今沈阳)请愿, 被逮捕押回旗王府监禁。是年为其妻牡丹率人劫狱救出,遂毅然率众起义,在哲里木盟、昭乌达盟一带坚持武装抗垦斗争, 队伍曾发展至千余人。牺牲于新开河(辽河支流)。 嘎达梅林 185 嘎达梅林1892—1931内蒙古达尔汗旗(今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蒙古族人,原名那达木德,汉名孟青山、业喜。“嘎达”为蒙古语“幼子”的爱称,“梅林”乃其官职名。曾任旗卫队专依达(什长)、昆都(骁骑校)、扎兰(参领)、军务梅林(统领)等职。1929年因旗札萨克(旗长)亲王那木济勒色楞,勾结东北军阀出卖旗地,强行放垦。嘎达梅林携万人签名呈文去奉天(今沈阳)请愿,被捕押回旗王府监狱。其妻牡丹率众劫狱救出,乃率众起义。在哲里木盟、昭乌达盟一带进行武装斗争,有千人之多。因寡不敌众,1931年牺牲。至今有民间叙事诗及歌曲在内蒙古流传。 ☚ 锡尼喇嘛 郭隆真 ☛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交响音诗gadameilin辛沪光作于1956年。乐曲主题用蒙族民歌《嘎达梅林》为素材进行变化发展,有浓郁的蒙族风格。开始的引子在弦乐震音的衬托下,小提琴奏出嘎达梅林主题的核心音调: 接着引出用双簧管奏出的、表现草原形象的主题: ☚ 春节序曲 节日序曲 ☛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为一部蒙古族民间叙事长诗。现在行世的《嘎达梅林》,是由陈清漳、赛西、芒·牧林等人搜集整理的。这部民间叙事长诗,叙述的是一个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因不满达尔汗王出卖民族利益、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挺身而出,到奉天府为民请愿告状,不料王爷与反动军阀内外勾结,反将嘎达梅林问成死罪,押进死牢。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讯后,忍痛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烧掉了房子,聚众劫狱造反,救出嘎达梅林,并举行起义,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由嘎达梅林领导的起义军,历经四五年的艰苦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在辽河边被敌军团团包围,嘎达梅林及起义军全部壮烈牺牲。这部长诗热情奔放地讴歌了蒙古族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阶级压迫,谋求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和斗争精神。长诗的语言十分丰富,感情非常深沉,风格极为奔放,充满了草原的生活气息。现在有197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嘎达梅林》行世。这部蒙古族古老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少数民族叙事诗中的宏伟巨著,也是人类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 苗族古歌 阿诗玛 ☛ 嘎达梅林蒙古族民间叙事长诗。陈清漳、赛西和芒·牧林整理。1951年发表。描写蒙古族现代史上著名的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事件。感情深厚粗犷,语言朴实有力,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蒙古族民间叙事长诗。叙述蒙族英雄嘎达梅林因不满达尔汗王出卖民族利益、残害百姓的行为,挺身而出,到奉天府请愿告状,不料王爷与军阀内外勾结,反将嘎达问成死罪,押进死牢。嘎达之妻牡丹闻讯后,忍痛枪杀了自己的女儿,烧了房子,聚众劫狱,救出嘎达,开始武装起义。起义军英勇奋战四、五年,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在辽河畔被敌包围,嘎达及所率全部壮烈战死。长诗热情地歌颂了蒙古族人民反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谋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和斗争精神。感情深厚激越,风格粗犷豪放,语汇丰富多彩,充满草原生活气息。由陈清漳、赛西、芒·牧林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 ☚ 苗族史诗 张秀眉之歌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