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军用散射通信设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军用散射通信设备

军用散射通信设备junyong sanshe tongxin shebeimilitary troposcatte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利用散射通信方式的军用通信设备。散射通信是一种利用传输媒质的不均匀性来实现点对点的超视距通信方式。
一般地说,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及流星余迹等传输媒质的不均匀性都能被用来进行散射传播。但在各种散射传播方式中,目前以对流层散射技术应用最多,技术上也较成熟。从地球表面至高度为15km左右的大气空间称为对流层。湍流散射理论认为,在散射公共体(收、发天线主波束在对流层内相交部分的对流层空间)中存在着大气的湍流运动,从而出现各种不同尺度的旋涡。由于它们不断运动和变化,结果在每个确定的空间位置就产生气压、温度和湿度的起伏,因而也就导致对流层介电常数及相应的折射指数的起伏变化。这样,就产生了对流层中媒质的不均匀性。由这种不均匀性所决定的对流层湍流团称为不均匀体。当发射机发出的无线电波投射到这些不均匀体上时,在其上都感应电流,因而这些不均匀体就如同基本偶极子那样成为一个二次辐射源。每个二次辐射源均对接收点提供一个散射场强分量,这就是无线电波在对流层不均匀体上的散射传播机理。由于各二次辐射源所散射的电磁能量是互不相干的,因而它们到达接收点时有各自不同的振幅和相位。这些不同的信号分量互相干涉的结果,使接收点场强具有快衰落特性。对抗快衰落的最有效办法是进行分集接收,分集接收技术是提高军用散射通信设备通信质量的关键技术。通常,军用散射通信设备的分集重数均大于(或等于)四重。
军用散射通信设备通常由增量调制复接器、保密机、调制器、上变频器、高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下变频器、解调器以及收、发天线所组成。为了降低数据通路的误码率,还可配备纠错时分复用设备。
军用散射通信设备有模拟与数字、移动与固定之分。散射通信设备可传输保密话音、数据、文字及图像等信息。由于散射通信具有单跳距离远、通信容量较大、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强及传播不受核爆炸影响等优点,并可跨越高山、海峡和沙漠等复杂地形进行全天候可靠通信,所以散射通信设备一直受到军方的高度重视,成为各级军用通信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通信设备。散射通信设备在军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北约”的战略通信网中,由49条散射通信线路和近百套散射通信设备组成的庞大散射通信系统已成为该通信网的地面路由主干线之一。美国在其战略通信网中也采用了大量的散射通信设备。在战术通信网中,散射通信设备是美国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松鸡”战术网的重要设备。法国的FH940等散射通信设备则广泛用于“里达”战术通信网中。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散射通信设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军事通信中,散射通信设备绝不是其他通信装备所能取代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作用。散射通信很可能成为在核战情况下使用的为数不多的通信方式之一。
散射通信设备是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并在雷达、大功率广播和电视技术相继出现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55年,美国第一条散射通信线路投入使用,标志着散射通信设备进入实用阶段。散射通信设备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叶至60年代中叶是模拟散射通信设备的研制与广泛应用的阶段。在此阶段,世界上建成100多条散射通信线路,美、英、法、日和苏联等国研制了大量军用散射通信设备并迅速实现标准化和系列化。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是改进模拟散射机和重点研究、开发数字式散射设备的阶段。在此阶段,对散射机调制/解调器及纠错设备进行了大量研究,研制出速率达兆比特量级的数字散射通信设备。70年代中叶以后是散射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该阶段,许多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各种高机动性、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散射通信设备,并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军事通信中。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军用散射通信设备,经过30多年的研制,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工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某些单项技术方面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军用散射通信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开发研制各种自适应散射通信设备;研制高速和高性能的数字散射机;发展抗截获、抗干扰性能好和机动性强的军用数字散射机;开发具有高重隐分集效果的数字式散射机。散射通信设备除用作战略、战役和战术通信外,还广泛用于防空雷达、靶场及其他数据信息的传输,在各工业部门也广为应用。

☚ 战术保密通信机   军用微波通信设备 ☛
000016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