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内常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内常侍

内常侍

官名。唐代置。内侍省佐官。(见: 内侍省)

☚ 内大臣   内谒者 ☛
内常侍

内常侍

官名。隋代于内侍省置内常侍2人,正五品上,通判省事。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为内承奉,隶长秋监,宦官任之。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复为内常侍,置6人,正五品下。宋朝为内侍阶官,神宗改制后班序在内殿崇班下、太史局正上; 南宋高宗绍兴以后班序在修武郎下、少府监丞上,正八品。

☚ 内侍监   内给事 ☛

内常侍

官名。隋置,掌内侍省日常事务,置员 二人,官正五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为内承奉,隶长秋监,以宦者为之。唐高祖时复名为内常侍,置员六人,官正五品下。

内常侍

官名。秦称中常侍,由宦者充任,偶亦用士人。汉沿称中常侍。隋改称内常侍,属内侍省,员额二人。炀帝时改称内承奉,属长秋监。唐初复为内常侍,属内侍省。员额六人,秩正五品下,通判内侍省事。

内常侍

内侍官称、阶官名。属南宋内侍八阶列。北宋元丰八年,内常侍定为入内、内侍二省内侍诸级之第一级,视武阶内殿崇班(大使臣)。政和二年九月,改内侍官名,未纳入内侍供奉官以下十一阶序列。靖康元年复元丰旧称,内常侍重新启用,为南宋内侍常调八阶之一,然不常除。正八品(资料出处参“南宋内侍阶官”条)。


内常侍

宦官加官名。隶内侍省。


职源与沿革

秦始置中常侍(《后汉书·宦者列传》)。隋始改为内常侍(《隋书·百官志》下)。北宋沿置(《长编》卷26《内侍省》)。南宋绍兴三十年九月,罢内侍省,存其名,隶入内省(《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


职能

❶为内侍省内侍班官以上加官。加官一般至内常侍止。如“今后前、后省内臣转至承制、崇班、内常侍,许进一子”(《宋会要·职官》36之16)。此“内常侍”则为宦官加官,无职事。
❷亦“有特为内常侍”,即用作职事官安置(《宋会要·职官》36之1、《宋史·宦者传》1《张继能传》)。


简称

内常侍。全称应冠以“内侍省”省号。《长编》卷71庚寅:“守逊等初并改内常侍。”《宋会要·职官》36之5:“内供奉官范守逊……可内侍省内常侍。”


内常侍

宦官加官名。


职源与沿革

秦置中常侍官(《后汉书·宦者列传》)。内常侍始于隋(《隋书·百官志》)。宋初,内班院有内常侍(次于内侍),作为宦官加官。入内内侍省于元丰八年,始有内常侍之设(《分纪》卷26)。南宋仍置(《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


职能

元丰八年,内常侍作为内臣迁转之等级(《分纪》卷26《内侍省左右班都知》及《元丰八年诸两省内臣诸级》)。


品位

南宋时已列入杂压,正八品(《宋史·职官志》8《官品令》),“在内东、西头供奉官之上”(《分纪》卷26《内侍省左、右班都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