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哀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哀辞 哀辞一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抒情性散文。晋挚虞《文章流别论》: “其体以哀痛为主,缘以叹息之词。”多用韵文撰写。如韩愈《欧阳生哀辞》、方苞《宣左人哀辞》等。 ☚ 哀祭 祭文 ☛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同义词反义词 > 哀辞,悼词【同】 都是名词;都指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多用于书面语。 【异】 “哀辞”用法较古,文言词;多用韵文;适用范围广,死者可以是王公大臣等重要人物,也可以是平民百姓、寻常人物,尤以用于后者为多;一般不带庄重色彩。[例]这篇~写得十分凄婉,令人动容。“悼词”今常用,怀念死者,记述死者的生平并对死者的功绩进行评价;一般不用韵文,无文言色彩;可用于领袖、将军或其他重要人物,也可用于一般平民百姓;带庄重色彩。[例]在邓小平同志追悼会上,江泽民总书记亲自致~,对这位世纪伟人的丰功伟绩进行了高度评价。
哀辞;悼词āicí dàocí【同】 都是名词;都指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多用于书面语。 哀辞(反)颂辞 哀辞 哀辞我国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应用文。它起源很早,是诔辞的旁支,但与诔辞有明显的区别。诔辞是在王公贵族士大夫死后,官方为表彰其功绩、确定其谥号而当众宣读的哀悼文辞,多以四言韵文为规范。而哀辞是为“童殇夭折,不以寿终者”写的哀悼文辞,其内容主要是“寓伤悼之情”,其形式也较灵活,或仿楚辞、汉赋,或四言、六言、长句、短句均可。如班固 《梁氏哀辞》、曹植悼念十九岁女儿夭折的 《金瓠哀辞》,均颇有代表性。唐代之后,私诔的大量兴起,哀辞与诔辞的差异逐渐缩小。至宋,哀辞代替了诔辞的地位。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厥后韩退之之于欧阳詹,柳子厚之于吕温,则或曰诔辞,或曰哀辞,而名不同。迨宋南丰、东坡诸老所作,则总谓之哀辞焉“唐宋之后,诔辞和哀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变化,二者的界限很难分清。 ☚ 诔辞 宣读体悼词 ☛ 哀辞;颂词[颂辞]、颂歌、祝词○哀辞āi cí(名)〈书〉哀悼死者的言辞或文章,多用韵文:致~|~写得凄婉感人|为死者写~。 ●颂词sòng cí(名)颂扬、称赞的言辞或文章:“苏公碑”上刻的既不是造像,也不是~|吉祥的~|空虚无聊的~|用汉文写的~|宣读~。也作【颂辞】。 ●颂歌sòng gē(名)用于祝颂的诗歌或歌曲:唱~,赞英雄|英雄的~|一首黎明的~|人类的~|用~娓娓礼赞|对人生高唱~。 ●祝词zhù cí(名)表示良好愿望或庆贺的话:互致~|宴会的~|发来~|旅英侨民发表~|新婚~|新年~。 哀辞←→颂辞āi cí ← → sòng cí哀辞:旧指哀悼死者的文章。 哀辞 哀辞参见“哀诔”条。 ☚ 哀诔 诔 ☛ 告词 告词祭告的文辞:祭词 ☚ 铭文 各种程度的文字 ☛ 哀辞文体。用以哀悼死者。晋挚虞《文章流别论》:“哀辞者,诔之流也”,“其体以哀痛为主,缘以叹息之词”(《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六引)。 哀辞 哀辞文体名。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哀者,依也。悲实依心,故曰哀也。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故不在黄发,必施夭昏”。挚虞《文章流别论》:“哀辞者,诔之流也”,“率以施于童殇夭折,不以寿终者。”唐时,诔辞亦称哀辞,本无异处。及宋,诔辞多叙世业,以四言为句;哀辞则寄寓怀悼之情,长短句与楚体皆为使用。哀辞之体,以哀痛为主,“情主于痛伤,而辞穷乎爱惜”(《文心雕龙》)。班固有《梁氏哀辞》,韩愈有《欧阳生哀辞》。也用于非夭折者,如清方苞《张彝叹哀辞》,死者已年逾六十。 ☚ 吊文 诔辞 ☛ 哀辞lam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