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内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内史Nèishǐ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周内史叔兴之后也。” 以官为氏。又,《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云: “周内史过之后,以官为氏。” 内史,周代官名,掌管著作简策,策命诸侯、卿士、大夫,以及爵禄废置。

内史

张天复,明浙江山阴人。见“内山”条。
钱谷,字子璧,号内史,晚号东海逸民,清华亭人。诸生。诗、画俱工绝。晚年名益重,求书者户尝满。

内史

内史

官名。〔1〕西周始置,掌管著作简册,书写分封诸侯卿大夫及有关爵禄废置的册命,故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在《周礼》属春官,春秋沿置。〔2〕秦代始设,为京师地方的行政长官。景帝时分置左右。武帝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与右扶风(原称主爵都尉)共同治理京师,号称三辅。〔3〕西汉初,诸侯王国内设内史,掌民政。〔4〕隋曾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参见“中书令”。

☚ 驸马都尉   主爵 ☛

内史nèi shǐ

官名。张籍《赠贾岛》:“姓名未上登科记,身屈惟应内史知。”

内史

内史

周代官名,中大夫,负责官职的置废,俸禄的收授。《小雅·十月之交》四章: “棸子内史,蹶维趣马。”郑《笺》:“棸、蹶,皆氏。内史,中大夫也,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趣马,中士也,掌王马之政。”

☚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

内史

官史。
(一) 西周始置,协助天子掌管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左传·襄公十年》:“使周内史选其族嗣,纳诸霍人,礼也。”杜预注:“内史,掌爵禄废置者。” (二) 秦官,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 (三) 汉以来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隋代始废。
(四) 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宗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中书省。后代亦以内史称中书省的官员。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陸禽部 > 鶉 > 鷓鴣 > 内史
内史  nèishǐ

亦稱“花豸”、“花席”。即鷓鴣。清·厲荃《事物異名録·禽鳥》:“《採蘭雜志》:鷓鴣一名内史,一名花豸,又花豸亦作花席,中書亦名内史。”

内史nèi shǐ

〖名词〗
周王室官名。常代表周室诸侯行聘问庆吊之礼,掌管著作简册,策命诸侯卿大夫,以及爵禄的废置(1)。《藏哀伯谏纳郜鼎》:周内史闻之。——周王室的内使听到了这件事。

各种鸟名

各种鸟名

鸡(秧~;珠~;春~;褐~)皇 鸢 凫 鸠(~妇;此鸟 ~;斑~;绿~;南~;睢~;鹃~;鵽~;鸤~;鹁~)  鸨 鹝 鸫(乌~) 鸲(歌~;红尾~) 鸻 鹀 鴓 鴡(~鸠) 鴃鴔 鹨(树~;水~;天~) 鹳 鹬 鹯 鹑 鸀 鹲 鹘(~鸼;~鸠) 鹱 鷽 隼(小~;燕~)鹛 鷁 鹟 鹎 鹁 鶡 鹇(~客) 鸸 雒 (雀) 鹣(云鹣) 鵽(鵽鸠;鵽雀;霜~) 鸬(鸬鹚) 山鹊 天鸬 百灵 百舌博劳 虫蚁 虫鷖 蚁裂 郭公 娇凤 题凤 晖目 勃姑 雅乌 箴疵 企鹅 鹩哥 风鸟 河鸟 文鸟 孝鸟 琴鸟 犀鸟 椋鸟(欧~) 翁鸟 雷鸟 蜂鸟 榛鸟鷛鸟 鸸鹋 ?鹡 鸺鹠 鸜鹆鹪鹩 ?鷉 鸋鴂 鸑鷟 鹁鸪 鹧鸪 鹌鹑 鹪鹏 白头翁 吊鱼郎秦吉了 太阳鸟 太平鸟 火烈鸟比翼鸟 巧妇鸟 极乐鸟 告春鸟芙蓉鸟 园丁鸟 绣眼鸟 啄花鸟带寿鸟 绣眼眼
云雀:天鹨 告天子
信天翁:信天公 信天缘
相思鸟:相思(相思子) 游香
伯劳:鴂(题鴂) 鴃 博劳 伯鹩 伯赵 百鹌
鹡鸰:鸰 钱母 连钱 石鸟 雪姑 脊令 精列 连点七 九颠迁
斑鸠:锦鸠 鹁鸠 祝鸠 斑隹 鷽鸠
黄雀:黄鸟 王母(王母使者) 臛皇
白鹇:鹇 闲客 卓雉 白翰 白雉 素雉 玄素先生
鹧鸪:越雉 怀南 南禽 越禽 逐影 逐隐 内史 花豸 首南鸟
鸩鸟:昙(~鸟) 云鸟 运日 云日 云白 顷刻虫 一拂鸟 同力鸟
鸵鸟:大雀 大爵 马爵 驼鸡 驼蹄鸡骨托禽
戴胜:戴南 戴任 戴纴 鶠鸠 鸱鸠 山和尚
鹈鹕:鹈 鴺胡 鵹鹕 塘鹅 淘河(淘河鸟) 淘鹅 驼鹅 驼鹤 汙泽洿泽 犁塗 犁鹕
秃鹙:鹙(秃鹙) 秃秋 扶老 延居 乘风

☚ 各种鸟   各种状况的鸟 ☛

内史

官名。西周始设,又称册内史,属天官部,其职责是掌管著作简册,策命诸侯卿大夫,以及负责爵禄的废置等事项。春秋沿袭周制。秦时设内史,为地方行政长官,主要负责治理京师,另设理粟内史,主管谷物。秦简中专有《内史杂律》。西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分设左、右内史,仍管理京都事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连同右扶风,合称“三辅”,皆秩中二千石,共治长安城,与九卿同,并得“独奉朝请”参与朝议之权。同时,在各诸侯王国的相为内史,职权如太守。隋代因讳忠(中)字,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其职权等同宰相。隋又设京兆郡尹,唐改雍州为京兆府,升长史为京兆尹。宋元明清各代沿用。

内史

秦代设置,治所在国都咸阳城,故址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北,西南距今咸阳市17.5公里。据《史记》记载当时内史领42县,辖区约为今关中平原及商洛地区。汉景帝二年(前155)分为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分设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

内史

内史

官名。西周时期始置,此后历代沿置。掌著作记录等事,及佐王掌理国家政务。秦汉时掌治京畿地方政务。《周礼·春官宗伯》: “内史: 中大夫1人,下大夫2人,上士4人,中士8人,下士16人,府4人,史8人,胥4人,徒40人。” “内史: 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掌叙事之法。受讷访,以诏王听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汉书·百官公卿表》: “内史: 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 (公元前155年) 分置左右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更名京兆尹……左内史更名左冯翊……”

☚ 讷克布伯克   内宗 ☛

内史

官名。1.西周始置,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掌文籍、册命爵禄。春秋时承袭。2.秦始置,治京畿地方,相当于后世京兆尹。3.自西汉起,诸侯王国置,掌民政。隋省。4.隋曾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5.清初置内史,相当于后来的大学士。

内史

内史neishi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咸阳周围,因是秦的京畿要地,由掌治京师的内史直辖。《史记集解》说:“内史亦在三十六郡之内。”内史郡的辖县,在今咸阳市境内的,有咸阳、废丘、泾阳、好畤、斄、漆、栒邑、云阳八县。此外,境内还有属于北地郡的鹑觚县。

☚ 中渭桥   牛王村 ☛
内史

内史

政区名。秦代国都咸阳附近地区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 (今咸阳市东10公里),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关中平原。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内史分为左右,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分署理事。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 即三辅。

☚ 7.行政区划   三秦 ☛

内史nèi shǐ

官名。1、周设此官,掌王八柄之法以考政事,为执国法国令之贰。《周礼·春官·内史》:"内史掌王八枋(柄)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掌叙事之法,受纳访,以诏王听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 2、秦官。掌治京师,相当汉朝的京兆尹。《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内史》:"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 3、西汉初,诸侯王国内置内史,掌民政。《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诸侯王》:"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 4、秦汉间还有治粟内史,掌谷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 5、宫内女官。南朝宋明帝泰始年间置内职百官,紫极房、光兴房皆置内史一人;又有都掌内史、殿中内史、源典内史、谷帛内史、监临内史等,皆为第六品,掌文书等事。见《宋书·后妃传》。 6、隋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其官还有监、侍郎、舍人等。见《隋书·百官下·内史省》、《通典·职官三》。 7、袁世凯统治时期称其秘书为内史。

内史

官名。❶秦至西汉武帝末年为京畿地方长官,掌治京师。汉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右内史更名为京兆尹,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与右扶风合称“三辅”。
❷西汉诸侯王国官名,掌民政。成帝绥和元年(前8)省,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

内史

❶春秋、战国时史官。掌出纳五命、收藏宗谱、参预祭祀,预测天象,备王者顾问。

❷战国时秦国置为统兵武官。

❸治理京师之官,始于战国时秦国,秦汉沿置,分置左、右,武帝太初元年 (前155)将右内史更名为京兆尹,左内史改称左冯翊。隋炀帝置于京兆及河南府,后废。

❹汉置为王国官,掌民政,成帝绥和元年(前8)废,而令国相代其职。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又将国相改名为内史。南北朝沿置。

❺十六国时成汉地方官名,每万户置一内史。

❻南朝宋女官名。

❼西魏、北周置,隶春官府,掌撰拟诏令,参议军国大事及刑赏。

❽唐武则天时凤阁长官,由中书令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复旧。


内史

秦置,治所在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辖境当今陕西关中平原。西汉景帝时分为左、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

内史

官名。❶西周初置,协助天子处理爵禄废置的事务,掌邦国法令册籍,书写策命,考核官府政事、会计。春秋时沿置。
❷秦官,掌治京师地区。汉高祖九年(前198)复置,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
❸汉初诸侯王国所置官,掌民政。成帝绥和元年(前9)省,以王国相治民。东汉以后复置,历代因之,隋始废。
❹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炀帝又更为内史为内书。
❺清初置内史,相当于以后的大学士。
❻袁世凯执政时曾称其秘书为内史。

内史

官名。(1) 内史之名,不见于甲骨卜辞,是西周昭王以后新设的主内之史,是从作册分化出来的,其主要的职务是掌册命。西周时期的政府官员都由周王任命,并且举行一定的仪式,由内史宣读周王的任命书。受命者一般都要把任命令铸在铜质的祭祀用的彝器上,如《裘卫𣪘》载:“王乎内史易卫市、朱黄、。”(《文物》1976年第5期)《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有“棸子内史”,《诗集传》谓“内史,掌爵禄废置生杀予夺之法者也。”除策命之外,内史还掌管记载周王的言论。《礼记·玉藻》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疏引郑注: “太史、内史掌记言记行,是内史记言太史记行也。”内史金文又称作册内史或作命内史,内史之长称内史尹或内史尹氏。内史尹氏在文献中也有省称为尹氏的,如《诗经·大雅·常武》:“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春秋时周王室沿置内史,《左传·文公元年》有内史叔服。(2) 战国时秦、赵两国均设内史(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世家”),其职务是“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见《史记·赵世家》),为秦汉治粟内史一职的滥觞。(3)秦代以内史掌治京畿地方,其地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关中平原。景帝时分内史为左内史与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为三辅的长官,职掌相当于郡太守。(4) 西汉初于诸侯王国内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至隋始废。(5)隋曾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6) 袁世凯为大总统时,曾称其秘书为内史。

内史

内庭官名,隶尚书内省。


职源

西周昭王时已有此官。 《井侯𣪕》:“王令荣𥄳内史曰:”(《三代吉金文存》六·五四·三)《尚书·酒诰》:“内史友。”宋朝于政和三年始设。


职掌

尚书内省六司之司长,即各领所在司之司事。如司治内史,掌领司治事;司教内史,掌领司教事……,以此类推。


编制

每司一员,尚书内省六司共六员。


品阶

官品不明,位次于内宰、副宰,高于治中(《宋诏令》卷21《改定尚书内省职掌御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