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羽?—219

东汉末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东临猗西南)人。亡命奔涿郡,与刘备、张飞情同兄弟。作战勇猛,人称“万人敌”。创制一种长柄大刀,名“青龙偃月刀”,亦名“关刀”。从备起兵,任别部司马。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击败备,羽被俘,欲其归顺,予以特殊优礼,任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羽为操斩袁绍部将颜良,解除白马之围,以报答操,仍坚决回归于备。赤壁之战后刘备任其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建安十九年(214年)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任前将军,率军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于禁所部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迫使操拟迁都以避其锐。操遣人劝孙权乘羽后方空虚袭之。权乃袭取荆州,羽兵败被杀。封建统治阶级极力渲染羽之“忠”、“义”,尊之为“关公”、“关圣帝君”。

关羽

关羽

《三国演义》评点家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把关羽称之为“三绝”之一。他这样地概括道: “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抃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亡;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这可以说是对关羽的性格特征和性格行为作了生动的概括和说明。威、义、傲,构成了关羽性格的三棱面,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面,就形成不了他的性格完整性。他不是一介武夫式的勇猛,他的性格内涵和深度远不是停留在典韦、许褚等三国骁将的层次上。毛宗岗所说的“极其儒雅”,就是说关羽深通《春秋》 ,具备了足够的军事文化知识和素养。因而,使得他的性格显得深沉,内蕴着一种潜在的严威。这种严威具有令人心怯和望而生畏的震慑力量。“临江会”上,尽管一言不发,只是按剑立于玄德背后,就凭那股凛凛威严所透射出的逼人英气,足以使周瑜心寒而不敢造次了。他的堂堂外表就是其性格的外在显现: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这决非鲁莽武夫的相貌,而是显示出力量和忠诚的肖像,获得了美髯公的雅称。
他是“力”的象征。他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的所有行为,集中到一点就是力度,谱写的是“力”的颂歌。“温酒斩华雄”,面对连挫大将,无法制胜的华雄; 关公却以马弓手的低微身分,自告奋勇,“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何等敏捷;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何等轻松! 当众诸侯茫然失措时,关羽则已“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速度中显示出力度。斩颜良时,“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来,凤目圆睁,蚕眉倒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仍然是速度中显示出力度; 以颜良的措手不及,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反衬出关羽所向披靡、莫之敢挡的神奇力量。“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忽地”一词何等传神! 这一割首级的细节,画龙点睛地描述出关羽斩颜良,恍若探囊取物般的轻快; 随后则是“飞身上马,提刀出阵”的动作,又恢复了他那固有的敏捷身姿。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成为关羽独特的行为方式,也带来了他的力的表现形态。“春秋”兵法精义表现在他身上,不是战略型的运筹,而是战术型的神勇和“力”。潜在的爆发力在冲向敌阵的瞬间释放出神奇的能量,因而,他不是猛将,也不是骁将,而是一员良将。在他身上,有着不凡的胆力,惊人的毅力,如单刀赴会,如刮骨疗毒。“(关)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 (华)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公大笑而起”。谈笑风生中是闲雅风范的显示,饮酒弈棋里是从容神态的表现,尽管血流盈盆,却不减豪迈气概。这些显然经过渲染的描述,把关羽的性格表现得出神入化。单刀赴会,也是表现关羽性格的精彩情节。这是吴国为索回荆州,安排的“鸿门宴”: “若云长肯来,以善言说之; 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就关羽而言,如若赴会,不啻亲蹈龙潭虎穴; 如若不往,“道吾怯矣”。这便有了关羽单刀赴会的惊人之举。“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如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这里有胆、有识、有智、有力,是大将风采,英雄气度。他的凛凛威风不仅张扬在得意的“走红”时期,而且在败走麦城、被擒俘作囚时,仍然威风不减,即使是身首异处,竟也余威尚存,如“玉泉山关公显圣”一节所描述的。
关羽以他的人生行为实践了 “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诺言。从桃园结义到断首捐躯,他把一切献给了他的 “大哥”及他 “大哥”的统一事业。他把“忠”和 “义”结合起来了。从最初的桃园誓词: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到最后的遗言: “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忠” “义”一体,一以贯之。他的 “义”由于以 “誓扶汉室”为基础,就远不属于江湖义气的范畴,而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他把忠于义兄和忠于皇兄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了。因而,他在实践忠义观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执着、坚定、赤诚。《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中张辽在关羽兵败被困的危境提出 “三便”,关羽提出 “三约”。其中第一约: “只降汉帝,不降曹操”,是一则奇妙的逻辑。他的 “三约”是体面投降进而“曲线救国”的绝妙设计。诡计多端的曹操让他和刘备妻妾同居一处,他则秉烛户外,通宵伫立。他拒美女,封金银,独独对曹操所赠赤兔马“再拜称谢”,理由是:“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他的这些异乎常人的言行,连曹操也赞赏不已: “真义士也 ”。一旦打听到 “兄长下落”,便“千里走单骑”。临行前,挂印封金,降要降得光明,走要走得磊落。曹操对于他真是不恤血本,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这在重义的关羽心灵上不能不打下深深的烙印,他在旧袍上面罩新袍,是他那 “新恩虽厚,旧义难忘”的矛盾心理的外在写照。尚义,导致了他在新旧情感上的二律背反,至华容道释曹发展到顶峰。这在政治、军事上是不可原宥的,作者却充满了赞叹,旨在说明关羽有一个超越于集团利益之上的崇高的“义”。这才前有解白马之围,后有华容道释曹。《三国演义》 中关羽的“义”被充分美化了。
可以这样说,失去了“傲”,也就失去了关羽。他的“傲”不是夜郎匹夫式的志大才疏。他在刘氏集团中的特殊地位,他对这个集团超出别人所表现的“忠”,他从起事以来到水淹七军,所建树的赫赫战功,都导致了他的“傲”。我们在前面概括出的 “威”、“义”、“傲”性格三棱面,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早在“三顾茅庐”中,他就露出了小瞧诸葛亮的傲气。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初显头角,才使他不敢轻视这位智多谋深的军师。他对縻芳的过于苛责,终于导致縻芳投降吴国。当黄忠和他同封五虎上将时,他竟声言誓不与老卒为伍。他的傲气、自负,扩展到政治关系上,则直接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他把吴国蔑视为“江东群鼠”。实际上,当刘氏集团逐渐势力膨胀,有了地盘后,对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提出的吴蜀相盟的构想逐渐淡忘了。借了荆州赖帐不还,当诸葛瑾前来讨还时,诸葛亮以“吴侯执下亮兄长老小,倘若不还,吾兄将全家被戮”的危险,“哭拜”“哭求”于刘备时,刘备才勉强答应“分荆州一半还之”。而关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行为更甚。东吴求婚,关羽不允犹可,竟然说: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尽管刘备已答应“分荆州一半还之”,关羽竟不认帐,扬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发展到“执剑在手”,要杀来使的地步。统观关羽的情感天平,对曹、吴二方是不平衡的。他的义气观、报恩思想导致了他在关键时刻的释曹,在情感的深度层次中保留着对曹隐隐的好感。而在情感上恰恰需要极端珍惜的吴蜀联盟、交谊,他偏偏表现出难以容忍的蔑视厌恶。视友为敌的情感倒置,终于酿成了这位勇冠三军的良将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的悲剧结局。从此,整个刘蜀集团的大悲剧也便开始了。

☚ 诸葛亮   张飞 ☛
关羽

关羽

小说《三国演义》中人物。字云长。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情同手足。后协助刘备从事建立蜀汉事业,是其主要战将之一。勇武过人, “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情节均描写他这方面的性格。尤重义气,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挂印封金”集中表现他对兄长刘备的感情,但“华容道释曹”则显示其“义”的狭隘性。在封建社会后期较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义”的化身。突出缺点是恃才傲物,刚愎自用,最后即因此而败走麦城,为东吴将领吕蒙所杀。与历史人物关羽有所出入。

☚ 诸葛亮   张飞 ☛
关羽

关羽

四幕话剧。赵清阁编著。1946年8月上海正中书局沪初版。现代戏剧丛书。

☚ 圣战的恩惠   鸠那罗的眼睛 ☛

关羽

借指镇守一方的武将。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诗: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先主(刘备) 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三国蜀将关羽勇武过人,屡建奇功,威震天下,有 “万人敌” 之称。

关羽【同义】总目录


关公关夫子武圣关羽美髯公

关羽guān yǔ

〖名词〗
关羽(?—219),三国蜀汉名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1)。《诸葛亮后出师表》:关羽毁败。——关羽失败身亡。

关羽?—219

东汉末刘备部将。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时,刘备正于乡里召集徒众,与张飞往投,三人誓共生死。刘备为平原相,他与张飞均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亲自率军攻小沛及下邳,刘备兵败投袁绍,他被俘降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曾斩杀颜良、文丑,后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受命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王刘备任他为前将,假节钺,率士众围攻曹仁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曹操甚至议徙都以避其锋。同时,遣使劝孙权袭取荆州,蹑其后路。因他骄傲轻敌,慢下,后备空虚,致兵败于章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被杀。

关羽160~219

三国蜀汉名将。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 (今山西临猗西南) 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威猛刚强,极受倚重。汉建安五年 (200年) 在下邳为曹军俘,暂依曹操,先为偏将军后封汉寿亭侯,不久仍归刘备。赤壁之战后,拜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建安十九年 (214年) 镇守荆州。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发兵围攻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大破于禁所领七军,降于禁杀庞德,一时北方震惊。不久曹操以许割江南以封孙权,在孙权部将吕蒙策划下,出兵袭夺荆州。于是兵败麦城 (今湖北当阳东),突围时被杀。

关羽

小说《三国演义》中人物。蜀汉大将。勇武超群,气概绝伦,曾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又刚愎自用,拒谏轻敌,以至败走麦城。最重义气,与刘备、张飞的关系突出表现了他的“义”,是义士的典型。


关羽?—219

三国蜀国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建安五年(200年),被曹操俘获,备受礼遇,封汉寿亭侯。后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镇守荆州。二十四年(219年),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七军。但后方空虚,为孙权部将吕蒙所乘,兵败麦城(今湖南当阳东南),被杀其事迹为后人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219

三国时蜀汉大将。字云长,本字长生。人称美髯公。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从刘备起兵,情同兄弟。刘备为平原相,他与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所败。关羽被俘后,曹操爱其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后仍归刘备。十九年,镇守荆州。二十四年,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7军,降于禁,杀庞德,锐不可当,一时北方震动,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锋。后因骄傲轻敌和后备空虚,孙权用吕蒙计,袭取荆州,他兵败章乡(今当阳东北)被杀。

关羽? ~219

蜀汉著名将领。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人。早年随刘备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建安五年(200年),刘备为曹操所破,关羽被曹操擒获,授羽偏将军。在官渡之战中,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因功授汉寿亭侯。不久,回归刘备。十三年(208年),关羽率水军与孙吴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此后长期督荆州事,镇守江陵。二十四年(219年)秋,拜前将军,出兵攻襄阳、樊城,趁汉水暴溢,水淹曹操七军,迫降于禁,擒杀庞德,围困曹仁,威震华夏。当年,因后备空虚,荆州为吴将吕蒙袭破,关羽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北),为吴军擒斩。关羽勇冠三军,且喜读《春秋》 ,事迹被后世神化,尊其为 “关公” 、“关帝” 、“武圣人” ,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

关羽guan yu

Emperor Guan;Guan Gong (an important figure in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also a true figure in history)

关羽?—219

三国时蜀汉大将。字云长,本字长生。美须髯,人称美髯公。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人。熟读《左氏春秋》,有深谋大略。东汉末,亡命奔涿郡,从刘备起兵,情同兄弟。刘备为平原相,他与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为曹操所败,他被俘后,操爱其才, 优礼相待,封汉寿亭侯。后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镇守荆州。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七军,降于禁,杀庞德,一时北方震动,曹操拟迀都以避其锋。后因后备空虚,孙权用吕蒙计,袭取荆州,他兵败被杀。

关羽?—219

字云长。东汉末河东解县(山西临漪西南)人。刘备大将,与张飞共称“万人敌”。从备起兵,事备若君,备则视同手足。好《左传》。建安五年(200)为曹操所俘,极受优礼,封汉寿亭侯。但声称报操知遇之恩后必将追随刘备,后果如此。操赞为“天下义士”。刘备和诸葛亮相继入蜀后,坐镇荆州,恃才傲物,激化了吴、蜀间的矛盾,二十四年围操将曹仁于樊城(湖北襄樊),斩厐德,擒于禁,威震华夏,致使操有迁都之议。鉴于后方空虚,荆州为孙权所偷袭,兵败被杀。后世封建统治者竭力神化其事迹,尊为“关公”、“关帝”。迨至清代,关帝庙几乎遍及华夏。(参考图2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