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沫南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关沫南1919—满族,吉林永吉人 关沫南
关沫南
关沫南 关沫南1919—2003小说家。原名东彦。吉林永吉人,满族。1937年肄业于哈尔滨第一高级中学,次年在哈尔滨邮政管理局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1941年至1945年,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狱。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文化》编辑。这时期出版短篇小说集《蹉跎》、中篇小说《杜永德》等。抗战胜利后,主编《新群》《先锋》《热风》等杂志,任东北作家联盟驻会执委、《松江日报》编委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北方文学》主编、作协黑龙江省分会副主席、《民族文学》编委、黑龙江省文联顾问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在镜泊湖边》《险境》《岸上硝烟》,电影剧本《冰上》,散文集《春绿北疆》和论著《在创作道路上探索》等。粉碎“四人帮”后,他的短篇小说《紫花与红叶》获少数民族文学奖。 ☚ 方纪 吕剑 ☛ 关沫南 关沫南1919.11.14—原名关东彦。笔名有莫难、孟来、泊丐等。吉林永吉人。满族。1934年上中学时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哈尔滨《哈尔滨公报》、《大北新报》、《滨江时报》发表小说《庙会》、《路》、《老刘的烦恼》、《醉妇》等以及散文、剧本。1937年因家贫辍学,参加哈尔滨马克思主义文学小组,从事左翼文艺工作。翌年出版反对读经复古封建主义思潮的短篇小说集《蹉跎》,1938年起任哈尔滨邮政管理局雇员,并发表《流逝的恋情》、《杜永德》(中篇)、《堕车》、《密输工》、《船上的故事》、《地下的春天》等小说以及散文、杂文等。1941年秋先后在哈尔滨《大北新报》、《滨江日报》连载长篇小说《沙地之秋》、《落雾时节》,年底因“哈尔滨左翼文学事件”被捕而中断。1944年11月出狱后任长春《青年文化》杂志编辑。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长春《新群》杂志总编辑、东北作家联盟驻会执委、东北人民解放同盟盟员。1946年历任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文学科长、《先锋》和《热风》杂志主编、《东北日报》和《牡丹江日报》编辑、记者。1947年在《东北文艺》杂志发表小说《不是想出来的故事》。1948年在《松江文艺》、《哈尔滨日报》发表小说《一个台湾人》、《陈翰章》、《一个要公正的人》、《在王岗草原》(中篇)等。同年任松江省政府秘书处秘书。建国后曾任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黑龙江分会副主席、《北方文学》主编等。并出版短篇小说集《永不能忘记的友谊》( 1953年)、《在镜泊湖边》(1957年)、《险境》(1958年)、《岸上硝烟》(1958年)、《雾暗霞明》(1980年)以及论文集、电影剧本等多种。 ☚ 关永吉 江风 ☛ 关沫南1919—现代作家。原名关东彦,笔名沫南、路以、孟来、白格、史亢等。祖隶正黄旗满洲。吉林省永吉县人,1937年参加组织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习小组,1939年着手领导该小组的活动,以文艺为武器与日伪反动统治作斗争。1941年被捕入狱,出狱后参加了东北人民解放同盟,担任东北作家联盟驻会执委。1945年底又回到哈尔滨,任哈尔滨中苏友协文学科长,主编 《先锋》、《热风》两个文化刊物。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松江省政府秘书处秘书、《松花江日报》编委、东北烈士纪念事业管理处史料科科长、松江省文联秘书长、中共松江省委宣传部文化科长、编审科长、办公室主任。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北方文学》主编、《民族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省人大常务委员、省政协文化组副组长等职。1984年又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了巴基斯坦。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雾暗霞明》,小说《冰上》、《炮队大街》、《紫花红叶》、散文集《春绿北疆》及一些文艺理论作品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