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论诗底美,诗底形象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论诗底美,诗底形象化 美学与诗艺论文。 作者黄药眠。见作者的诗论专著《论诗》(桂林远方书店1944年版)。 文章从美学视角出发,分析了何谓诗美,如何做到诗的形象化,其中对创作、欣赏心理多有阐说。 ❷ 在强调美感是主体心理,生理与客观社会因素统一的产物的前提下,提出诗创作中两种心理现象,一是“移情”,比如“远山含笑”,“其实远山无所谓笑不笑,远山不过是引起我们心里愉快的一个因素,因为我们心里愉快了,把这种感情移到客观的远山上去”,“把客观主观化了”。二是“感觉的转移”,“比方圆滑,这本是诉诸触觉和视觉的,可是现在变成为综合感觉的形容词了”。 又如,诉诸视觉的变成诉诸听觉,“银浦流云学水声”等等。 ❸ 具体阐说了好诗在“读者的心理”上的感受,一是“从心理状态说是当时读者的确因为受作者强烈的感情震撼,而有一瞬千年之感”,“有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二是“会觉得诗人正说出自己想说而没有说的话”;三是读了好诗,“常常会忘记了自己而走进到诗人的境界里去”,“和作者共鸣”;四是受好诗启发,会加深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新的感触”,换言之,促使我们用诗的形象的眼光去接触外物。 ❹ 认为诗人要使诗歌做到形象化,除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条件外,在心理上,“需要敏税的感觉,很强的记忆力和组织力”,“具备著突入现实的热情”。而且,尤其要求诗人有“诗的本能冲动”,即“更多的感情的成分”,去接近现实生活。 这里已经包含了诗创作心理过程的多种因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