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风砂之恋》的论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风砂之恋》的论争

关于《风砂之恋》的论争

1944年6月,碧野的长篇小说《风砂之恋》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在《前记》里,作者表述了它的主题:“《风砂之恋》,一方面是指那在陇海线弥漫的风砂中迷失道路的一些青年,他们的眼睛有些被风砂打瞎了,因而彷徨而堕落,另一方面是指那奋斗的一群,勇敢地踏上了征途,投奔到那大风砂的地方去。”小说出版后,受到重庆文艺界的关注并引起一场论争。1944年7月24日,《新华日报》副刊在《批评与介绍》专栏里发表朱涛和石怀池的批评文章。朱涛肯定作者对前一方面“写得相当充分”,但人物“只是一些飘忽的影子,看不见他们的根是怎样深深地生长在泥土里”;而后一方面写得“太模糊”,“看不见那一群人是怎样跟群众结合在一起的”。(《风砂之恋(一)》)石怀池则认为人物塑造不成功,“有血有肉有生活有思想的形象”“一个也没有”,即使主要人物林晶,“也只能算抗战初期某种虚浮青年女性的类型式的浮雕”,处理得“太单纯”,而光明面的代表女性苏红,也非常“薄弱”,其他人物描写,多“不能叫读者心服”。另外在布局、结构上,“也都显出不自然和太著重偶然性的痕迹”(《风砂之恋(二)》)。7月31日,碧野在同报发表《对于批评者的答复》一文。他不同意全盘否定作品价值的批评,并且申辩:《风砂之恋》是“以知识青年的活动为主题,主要人物既是知识青年,当然不能用大量的篇幅来写劳动人民”;而原稿上写到进步的知识青年与劳苦人民的联系处,“被检去了将近两万字”,这个缺陷不能由作者负责。对“带有抒情意味的知识阶级的绯色恋爱故事”之批评,他认为这种情况在抗战时期青年中是“层出不穷”的,问题是在“出于低级的色情情调,还是对于主题的表现有所帮助”。1945年5月茅盾在《文哨》撰文,也对《风砂之恋》提出批评。他认为苏红的性格“写得不深刻”,她的成长过程也“写得极其潦草”,“在这里,会引导读者到一个不大正确的结论:苏红之终于好,就因为她是农村姑娘”。而书中写林晶的部分比写苏红的多出数倍,特别是“写林晶部分之太多的色情,实在超过了衬托林晶堕落所需要的程度了”(《读书杂记》)。

☚ 纪念张恨水五十寿辰和小说创作三十周年   王鲁彦逝世 ☛
000044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