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普通程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普通程序

第一审程序中的一种。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时通常适用的程序。不论是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还是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一般都适用这一程序。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判决和裁定等几个主要的诉讼阶段。每一个诉讼阶段都有相对独立的诉讼活动内容和所要达到的诉讼目的,同时,各个诉讼阶段之间既互相衔接,又先行后继。与其他程序相比较,普通程序具有两个特点:(1)程序上的完整性。从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开始,直到法院经过开庭审理作出裁判,民事诉讼法对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2)适用上的普遍性。普通程序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基础程序,不仅人民法院审理一般的、重大复杂的民事案件要适用普通程序,而且依照简易程序、特别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只要各有关程序中没有规定的,也应适用普通程序中的有关规定。

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或经济案件所适用的基本程序。包括:(1)起诉和受理;(2)审理前准备;(3)诉讼保全和先行给付;(4)调解; (5)开庭审理; (6)诉讼中止和终结。(7)判决和裁定。普通程序是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程序:简易程序是普通程序的简化;特别程序中没有规定的事项,适用普通程序中的有关规定; 涉外民事案件除适用涉外民事诉讼的特别规定外,还可补充适用普通程序中的有关规定。

普通程序

我国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一种最完整的审判程序,是全部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诉讼保全和先行给付、调解、开庭审理、诉讼中止和终结、判决和裁定七部分。适用于除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外的一切第一审民事案件。

普通程序

军事刑事诉讼中常用的程序。通常包括立案程序、侦查程序、起诉程序、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

普通程序

普通程序

普通程序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通常所适用的最基本的程序,是第一审程序中最基本的程序,是整个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普通程序是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最完备的一种程序,是一种独立的程序,也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遵循的最主要的程序。它分为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裁判等几个阶段。
起诉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了争议,从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法律保护的诉讼行为。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❷有明确的被告;
❸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供副本。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后,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起诉状应写明下列内容:
❶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
❷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❸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证人住所。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经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决定立案审理,从而引起诉讼程序开始的诉讼行为,称为受理。受理包括审查起诉和立案两个环节。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应查明原告的起诉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是否属于受诉法院管辖,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起诉的手续是否齐备,内容是否明确,凡是符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也应在7日内裁定不予起诉;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❶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❷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载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❸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❹对不属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❺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❻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❼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出的旨在抵消或吞并原告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称为反诉。它也是提起诉讼的一种法定形式。提起反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❶反诉只能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且由本诉的被告提起;
❷反诉必须向受理本诉的人民法院提起;
❸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必须能适用同种类诉讼的程序;
❹反诉必须在本诉一审判决前提出;
❺反诉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
❻反诉的诉讼请求与本诉的诉讼请求有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联系。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前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内容。人民法院在立案后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后,人民法院应在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对于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口头提出。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必要的证据。审判人员在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调查,受委托人民法院应在30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发现必须进行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追加为共同诉讼当事人。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形式和程序,在法庭上对民事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应采取公开审理的形式,一是对当事人公开,二是对群众、对社会公开。只有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或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人民法院才不公开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我国开庭审理必须以言词审理的方式进行。开庭审理分开庭审理的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评论、评议和宣判等阶段。具体来说,人民法院应在开庭3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并且公告案件、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在审理准备阶段,审判长应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在法庭调查阶段,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的规定,按下列顺序进行:
❶首先由当事人陈述自己的主张、事实和证据;
❷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❸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❹宣读鉴定结论;
❺宣读勘验笔录。在法庭辩论阶段 (所谓法庭辩论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庭调查查明的事实和根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进行言词辩论的活动) 应按如下顺序进行: 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 被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 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审判长应宣布休庭。合议庭成员进行评议,评议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服从多数。评议情况应由书记员制作笔录,由合议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如实记录,评议采取秘密方式进行。合议庭评议结束,作出判决后,能够当庭宣判时,可以当庭宣判,并在10日内制作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不能当庭宣判的,可以定期宣判,宣判后立即将判决书发送当事人。
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案件时,由于出现了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使开庭审理无法进行,而必须推延审理日期的,称为延期审理。据民事诉讼法第132条规定,以下情况应延期审理:
❶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❷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❸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❹其他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形。人民法院决定延期审理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原告向人民法院撤回起诉,不再要求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的行为,称为撤诉。据民事诉讼法第131条规定,宣判前,原告有权申请撤诉。撤诉应具备以下条件:原告申请撤诉,必须以书面或口头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撤诉申请必须由有权提出的人员提出,包括一审的原告、法定代理人和经过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二审案件的上诉人; 撤诉的目的必须正当,撤诉不能规避法律;撤诉必须在人民法院裁判宣告前提出。对于下列几种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 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 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诉讼费,人民法院通知预交而不预交,又不符合减、缓、免交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所谓按撤诉处理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法定情况下,裁定按撤诉处理终结诉讼的行为。
在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仅就到庭的一方当事人进行调查,审核证据,听取意见,并对未到庭一方当事人的起诉状或答辩状及有关证据进行审查后,依法作出的判决,称为缺席判决。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❶原告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被告反诉的;
❷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不准撤诉,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❸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
❹无诉讼行为能力的被告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
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撤诉,第三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
在诉讼进行中,由于出现了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情况,而使诉讼程序暂时中止,称为诉讼中止。据法律规定,下列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中止诉讼:
❶一方当事人死亡,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❷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❸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❹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❺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❻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况。中止诉讼应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中止诉讼的裁定应以书面形式作出,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中止诉讼的裁定不能上诉,不能申请复议。
由于一方当事人死亡而出现的特殊情况,使诉讼程序不能进行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从而结束诉讼程序的,称为诉讼终结。据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诉讼终结有以下几种法定原因:
❶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❷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物;
❸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❹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扶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人民法院决定终结诉讼的,应当作出书面裁定。裁定应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终结诉讼的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上诉。

☚ 民事诉讼费用   简易程序 ☛
000052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