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红楼梦》研究中的问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红楼梦》研究中的问题 关于《红楼梦》研究中的问题《红楼梦》作为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自其问世至“五四” 以后,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先后形成了用索隐方法的“旧红学派”(亦即“索隐派”)和用考证方法的“新红学派”(亦即“考证派”)两大派别。后者以胡适为代表,他虽然对索隐方法的片面性作过一些批判,但其本质上是用实用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这部作品的。解放前受胡适思想影响的俞平伯,在建国后政治上爱国、拥护社会主义。1952年9月,他将1922年出版的《红楼梦辨》,修改更名为《红楼梦研究》重新出版,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辨伪存真做了有益的工作。1954年3月,他又将解放后发表的论文汇编成《红楼梦简论》,在《新建设》刊登,其中的某些观点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其总的倾向仍然是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因此,青年作者李希凡、蓝翎先后于1954年9月和10月,在《文史哲》、《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和《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批判了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鼓吹原著乃作者“感叹身世”的“情场忏悔”,它“脱胎于金瓶”,“源本西厢”,并指出俞平伯以琐碎的考证取代了科学的分析。李、蓝文章的发表,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两文于1954年第18期《文艺报》转载。同年10月16日,毛泽东同志给中央政治局有关人员一封信中指出,“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然是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态度的,但应当批判他们的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当对他们投降。” 由此,在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领导下,从1954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中国文联和作协主席团于1954年10月31日,联合召开了8次扩大会议,对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错误立场和观点方法作了批判,俞平伯也认识到《红楼梦》描写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地主家庭”的倾向性。这次批判总的说来,体现了当时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团结、教育,改造”。但由于把学术批判转变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便出现了某些武断、不实事求是、完全否定“新红学派”的历史功绩等不良倾向。 ☚ 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关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