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共工触不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共工触不周

典源出处 《淮南子 ·天文训》:“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尘埃水潦归焉。”《淮南子·原道训》:“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列子·汤问》亦载,文与 《淮南子·天文训》略同,另有张湛注:“共工氏兴霸于伏羲、神农之间,其后苗裔恃其强,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孙。不周山在西北之极。”另有说,谓共工与神农,视融争战,一般引 《淮南子·天文训》之说。
释义用法 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帝,怒以头触不周山,使天地都倾斜了。后以此典形容时局动乱,栋梁崩摧; 或自然界的某些胜观。
用典形式
【共工】 唐 ·李白:“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宋·辛弃疾:“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
【折柱】 北周 ·庾信:“奔河绝地维,折柱倾天角。”
【天柱折】 唐·杜甫:“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天柱倾】 元 ·萨都拉:“天柱倾,天不晴,白髯使者东南行。”
【共工折】 清 ·朱祖谋:“负壑藏舟寻常事,怕苍黄柱触共工折。天外倚,剑花裂。”
【折天柱】 唐·皮日休:“唯愁绝地脉,又恐折天柱。”
【忧天缺】 清·郑文焯:“易水空成填恨海,西北终忧天缺。”
【触天柱】 清 ·丘逢甲:“共工触天柱,西北遂倾坠。”
【不周崩摧】 清·赵执信:“君不见不周崩摧地维裂,东南海溅共工血。”
【头触不周折】 明 ·陈子龙:“双成宛转歌未阙,共工头触不周折。”
【昆仑倾砥柱】 宋·张元干:“怅西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柱讶不周折】 清·黄景仁:“柱讶不周折,都愁中冀荒。”

共工触不周

共工触不周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后以此典形容时局纷乱;或形容自然界的奇异景观。南朝梁·江淹《遂古篇》:“女娲炼石,补苍天兮;共工所触,不周山兮。”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奔河绝地维,折柱倾天角。”

☚ 葛陂龙   躬耕谷口 ☛

共工触不周

典源出处 《淮南子 ·天文训》:“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尘埃水潦归焉。”《淮南子·原道训》:“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列子·汤问》亦载,文与 《淮南子·天文训》略同,另有张湛注:“共工氏兴霸于伏羲、神农之间,其后苗裔恃其强,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孙。不周山在西北之极。”另有说,谓共工与神农,视融争战,一般引 《淮南子·天文训》之说。

释义用法 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帝,怒以头触不周山,使天地都倾斜了。后以此典形容时局动乱,栋梁崩摧; 或自然界的某些胜观。

用典形式

【共工】 唐 ·李白:“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宋·辛弃疾:“我笑共工缘 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

【折柱】 北周 ·庾信:“奔河绝地维,折柱倾天角。”

【天柱折】 唐·杜甫:“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天柱倾】 元 ·萨都拉:“天柱倾,天不晴,白髯使者东南行。”

【共工折】 清 ·朱祖谋:“负壑藏舟寻常事,怕苍黄柱触共工折。天外倚,剑花裂。”

【折天柱】 唐·皮日休:“唯愁绝地脉,又恐折天柱。”

【忧天缺】 清·郑文焯:“易水空成填恨海,西北终忧天缺。”

【触天柱】 清 ·丘逢甲:“共工触天柱,西北遂倾坠。”

【不周崩摧】 清·赵执信:“君不见不周崩摧地维裂,东南海溅共工血。”

【头触不周折】 明 ·陈子龙:“双成宛转歌未阙,共工头触不周折。”

【昆仑倾砥柱】 宋·张元干:“怅西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柱讶不周折】 清·黄景仁:“柱讶不周折,都愁中冀荒。”

共工触不周

【出处】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释义】 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传说他曾与黄帝之孙颛顼争为帝,失败,发怒用头去触西北的不周山,不周山本为天柱,折断后造成天向西北倾斜,而大地的东南变低。后以此典形容时世动乱;也形容某些奇异景观。
【例词】 不周崩摧 触天柱 共工触 天柱折 头触不周 折天柱柱触共工 天柱倾 倾砥柱不周折 触不周 共工怒 折柱倾维 天倾西北
【用例】
〔不周折〕 清·黄景仁《女娲庙》:“柱讶不周折,都愁中冀荒。”
〔触不周〕 唐·胡曾《咏史·不周山》:“共工争帝力穷秋,因此捐生触不周。”
〔共工怒〕 宋·苏舜钦《地动联句》:“共工岂复怒,富妪安得为?”
〔倾砥柱〕 宋·张元干《贺新郎》:“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天倾西北〕 宋·宋自逊《沁园春》:“地阙东南,天倾西北,人事何缘有足时。”
〔天柱倾〕 元·萨都拉《丹阳雨中》:“天柱倾,天不晴,白髯使者东南行。”
〔折柱倾维〕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碑》:“共工则折柱倾维,崩腾于海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