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六朝诗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六朝诗论 《六朝诗论》洪顺隆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这是一部有关六朝诗的研究论文集,共收作者八篇论文。作者认为要研究六朝诗,一个重要的方面即从题材文学的角度入手,而六朝诗就内容题材分大略有立言、游仙、山水、詠物、宫体、田园、隐逸等类,但严格地说应以游仙、山水、詠物最为突出,取此三类分析研讨,则六朝的题材文学可轮廓显然。因此作者前三篇论文,研讨的就是这三类诗作。第一篇“六朝詠物诗研究”,分析了詠物诗的起源和它发达的原因,重点论述了六朝詠物诗所詠题材及其表现方法。认为六朝詠物诗承汉魏以来詠物诗体,题材涉及天文、地理、鸟兽、草木、虫禽、器玩、建筑等;诗的结构有十六种之多;表现方法包括客观写物、主观抒情,其中铺言直陈居多,比喻、陪衬、用典及移情表现亦时有出现。第二篇“山水诗起源与发展新论”,辨析了前人有关山水诗的义界与起源方面的观点,认为汉武帝的“秋风辞”才是山水诗的真正始祖,而山水诗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自“秋风辞”至“芙蓉池”的酝酿时期,二是金谷园奠定了山水诗的基础,三是庾阐与晋室南渡的兰亭诗为山水诗架桥梁,四是谢灵运三兄弟为山水诗发展的峰颠。第三篇“试论六朝的游仙诗”,首先提出六朝以前的神仙思想是六朝游仙诗的精神背景和创作资料,其次辨析了游仙诗的定义,追溯了六朝游仙诗对前代游仙诗的继承并论及其自身作品在描写方面的特色,认为六朝的社风助长了游仙诗的气势,开拓了其诗更广的领域,且山水诗、詠物诗在刻画技巧上的讲究,也提高了游仙诗的质,使之内容更充实、通俗、具体、明朗,技巧更细致,组织更严密,想象更自由了。但山水、詠物诗的影子也侵入了游仙诗,使之失去了本色,不再那么闲逸、冲淡、节约,而是艳逸、华丽、纵欲,不再那么洒脱,而是偶带游仙极限时的哀愁等。其余五篇论文,是关于陶潜、谢脁两家诗的论述,包括“略论陶渊明诗的特色”、“论陶渊明饮酒诗其五”、“谢脁及其作品略论”、“谢脁作品所表现的危惧感”、“谢脁祖先对他作品的影响”。作者在研析时,注意了对诗人及作品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突出他们各自的主题,并力求以诗人的意识形态去观察分析其行为和作品,以更好地论证其特色,从中发现其共通性与个性。 ☚ 《中国韵文:汉六朝赋选》 六朝诗研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