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六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六丑 六丑词牌名。创自周邦彦。周密《浩然斋雅谈》记周邦彦取“六丑”之义,以此词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颇难唱,故以高阳氏之子六人,皆才而丑者比之。明杨慎以其名不雅,易名《箇侬》。双调一百四十字,上阕八仄韵,下阕九仄韵。例用入声韵。《词谱》另收宋廖莹中所作《箇侬》,乃以起句“恨箇侬无赖”为名。双调一百五十九字,仄韵,与《六丑》有别。参见“常用词谱”类。 ☚ 多丽 六州歌头 ☛ 六丑 六丑例用入声韵,诸领字并用去声。 ☚ 兰陵王 六州歌头 ☛ 六丑 六丑宋周邦彦自度曲。见《清真集》。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周邦彦曾向宋徽宗奏称:“此曲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清真集》注中吕调(夹钟羽)。《词律》卷二○、《词谱》卷三八列之。《词谱》以周邦彦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四十字,上片十四句八仄韵,下片十三句九仄韵,例用入声部韵。 ☚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六州 ☛ 《六丑》《六丑》
周邦彦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①,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②,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③。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④。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⑤,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⑥,向人欹侧⑦。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⑧,何由见得。 【注释】 ①试酒:宋代在阴历三、四月间有尝新酒的习俗。②过翼:像鸟飞一样掠过。③葬楚宫倾国: 承前,谓风雨摧花。倾国: 美人。这里指蔷薇。下句钗钿喻花瓣。④蒙笼:草木茂密状。⑤巾帻: 包发的头巾。⑥颤袅:轻轻摆动。⑦欹侧: 倾斜。⑧断红相思字: 以红叶拟落花,暗用唐宫人红叶题诗故事。 【词大意】 阳春时节尝新酒,叹游子光阴虚抛似水流。我嘱春天暂时不要走,它却像飞鸟掠过一点痕迹未留。请问春花何处有?蔷薇凋谢,只因昨夜风雨骤。花瓣落处有遗香,飘散在桃蹊和杨柳成荫的大道上。哪个多情来追惜? 却是蜂蝶叩窗来慰藉,就像那媒人和特使。 东园已沉寂,唯有草木日渐青葱又茂密。我静静环绕蔷薇枝,内心感慨复叹息。蔷薇对人多情又多义,多刺的枝条牵住我的衣,莫非要倾吐深情诉别离?猛然间看到一朵小花我又惊又喜,把它插到发巾上颇感满意。虽然它不及美人头上的鲜艳花朵那么颤动弄姿,但它偎依在我头巾上有多亲昵!面对堕水的花瓣提请你注意,千万不要随波逐流漂到大海里,一旦被潮汐吞没难留痕迹。劝君学那红叶题诗,有情人终会撷起。 【赏析】 关于此词的系年,周密《浩然斋词话》云:“朝廷赐酺 (聚饮),师师又歌《大酺》、《六丑》二解。上顾教坊使袁绹问,绹曰: ‘此起居舍人新知潞州周邦彦作也。’ 问 《六丑》之义,莫能对。急召邦彦问之,对曰: ‘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由此可知,这首《六丑》作于周邦彦提举大晟时,也就是宋徽宗政和六年 (1116),这年作者60岁,5年后他便逝世。这首词当系作者借咏物抒发晚境落寞之情之作。 开头二句由天时人事写起,从“正单衣试酒”至“一去无迹”系借人喻花。周济评 “愿春暂留” 以下十三字是: “千回百折,千锤百炼。”( 《宋四家词选》) “为问” 句点出题旨。 “夜来”五句檃括了韩偓 《哭花》诗意,诗云: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韩诗当是以花喻马嵬坡杨贵妃被李隆基赐死事。周邦彦虽不一定是以汴京名妓李师师喻蔷薇凋谢,但从此后不久靖康乱起,李师师流落江南而所遭的不幸和“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的词句来看,这种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的。相传周邦彦与李师师颇多交往,宋徽宗亦出入李寓。鉴于人物间的这种关系,把“多情”三句解释为作者以多情而叩其窗的蜂蝶自比,这不能说求之过深。其实这里作者用的仍然是檃括之法,檃括的原作是晚唐崔涂的《残花》诗。 崔诗前六句所描绘的这朵“残花”,当是一个妓女的象征。对于最后两句“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周邦彦反其意而用之,正是自谓不改寻香旧情。 对于这首词,蒋敦复 《芬陀利室词话》总评之曰 “精深华妙”; 周济《宋四家词选》则对下片大为激赏,他说: “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 ‘残英’,偏惜欲去之 ‘断红’。”有的则叹服结拍数句: “漂流一段,枝发新萼,长调不可得矣。” (《草堂诗余》引沈际飞语)这些看法自有道理。总的说下片将花拟人,进一步抒发缱绻深情。但这种感情不是直线发展,而是回环往复,层出新意。比如:“东园”觅芳落空,“叹息”之余,自然要转身离去;不料“长条牵衣”,花比人更有情,拉住“行客”欲诉契阔,即 “待话” 是也。“长条” 以下三句是作者对储光羲 《蔷薇歌》“低边绿刺已牵衣” 句意的引中和发挥,从而形成了全词的警策之处。正在“待话”之际,突然发现一朵“残英”,惊喜之余,把它摘下来插在自己的发巾上。它虽然不及往日美人发上的时鲜花朵那么摇曳多姿,但它紧依发巾,对人格外亲昵,令人更加爱怜。然而词人爱惜的不仅是这朵不胜巾帻的小花,对其他那些遗香犹存 “乱点桃蹊”的落英亦倍加关怀,仿佛对着一个临歧分手的情人,软语叮咛,一片拳拳心意。一丛蔷薇哪会有这样的灵性、又怎能解开这层层深意?对此,前人曾自问自答地说: “是人是花,合而为一”。一定要说是花,那也是“解语花”——一个作者曾经十分钟爱的美人的幻化。 所以这是一首檃括无痕、寓意深婉的咏物词。《蓼园词选》解此词云: “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已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这话是切中肯綮的。 六丑周邦彦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家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最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茸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六丑》是周邦彦的自度曲,据说曲犯六调,声美而难歌,名义取自“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此词写作者错过了蔷薇花期的惜花心情,也是一首葬花词。 上片写春归花谢。盖蔷薇春末开花,初夏凋落。开头就是一去声的“正”字领起三句,“单衣”“试酒”(《武林旧事》记四月初酒库呈样尝酒)皆切合初夏季节,其中插入一个去声的“怅”字领两句,表明自己辜负了一个春天,至于为什么则没说。接着一个去声的“愿”字又领三句,紧承“光阴虚掷”而来,写春去之势已无可逆转。词人这个春天错过了花期,没有能欣赏到盛开的蔷薇。周济评这几句是“千回百折,千锤百炼”,具体讲即:不是留、而是“暂留”,而暂留也不得;春不但去了,而且飞一样去了,而且不留痕迹地去了。意思有好几层。 “为问家何在”一句提唱,是问春、问蔷薇,由此带出六句作一喻,将凋谢的蔷薇比作夭折的楚宫美人,将零乱的花片比作她散乱委地的首饰(《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徐夤《蔷薇》“晚风飘处似遗钿”、刘禹锡《踏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皆语意之所本)。“乱点”形象,“轻翻”紧扣蔷薇花片,更形象。“多情谁为追惜”三句,表面上是说只有爱花成性的蜂蝶在叩着窗儿哭花,实际上是说落花之惜、同予者何人,所谓“侬今吊花人笑痴”也。 下片写东园吊花,又生出许多想象。“东园岑寂”四句,写迟到的惋息,令人想起《金缕衣》忠告的“莫待无花空折枝”。“长条故惹行客”三句,即从空枝著想,从蔷薇枝条带刺著想,赋无情以有情,多情、长条牵衣妙、待话更妙,好象花魂显灵似的,与词人道别。实际表现的是词人自己的多情。“残英小”四句以妙笔生出一朵残留枝头的小花,残花到底不比美人钗上的鲜花,所以是“强簪”也,以示悼念也。“飘零处”以下到篇终,更就随水飘流的落花联想到红叶题诗的故事(见《云溪友议》),移花换叶,继写花的“别情无极”,恐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耳,痴语而妙。 任何葬花词都不会只局限于惜花,其中应包含着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此词恐不止是“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蓼园词选》),其中或有悼亡之意也难说。就花写花,那得无此沉痛。此词形象饱满,写得浑厚典雅,珠圆玉润。毛先舒说长调当如娇女步春,一步一态(《古今词论》引),此词尤其是下片,深得个中之妙。故一向被推为周词代表作。 六丑 六丑词牌名。又名箇侬。双调。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六丑》词,周邦彦所作。上问“六丑”之义,则曰:‘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极难歌。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始见于宋周邦彦《片玉词》。 ☚ 多丽 六州歌头 ☛ 六丑 六丑周邦彦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此为清真创调。以一调而犯六调,均声之极美者,故名“六丑”。同时亦可由此想见其歌时之美听。可惜我们现在已无从听到这样美丽动人的旋律了。然而,试反复吟哦此歌辞,似亦可感受其极美之旋律焉。作者铺陈之际,或逆入而平出,或平入而逆出,一气贯注而又百回千转;落花乎?人乎?似咏物而实抒情。文情狡狯,“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 (蓼园语)。处处文情交织,诚《片玉集》中佳构。 ☚ 大酺 兰陵王 ☛ 六丑 六丑词牌名。又名《箇侬》。双调。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六丑》词,周邦彦所作。上问《六丑》之义,则曰:‘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极难歌。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始见于宋·周邦彦《片玉词》。 ☚ 多丽 六州歌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