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喪居 > 廬墓 廬墓 lúmù 亦稱“廬塋”、“廬冢”。古代守喪時搭建於墓旁的小屋。《後漢書·申屠蟠傳》:“蟠……進諫曰:‘(緱)玉之節義,足以感無恥之孫,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時,尚當表旌廬墓,況在清聽,而不加哀矜!”唐·方干《哭胡珪》詩:“才高登上第,孝極殁廬塋。”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襃之廬冢也。” 丧俗 丧俗穿戴孝衣或纱:戴孝 披孝 挂孝 服孝带孝 戴絰 身披重孝 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披麻戴孝 披麻带索 披麻带孝 拽布拖麻 拽布披麻 拖麻拽布 披麻挂孝 髽麻戴绖 给吊丧的人送上孝服等:送孝 守在尊亲灵柩或灵位旁边:守灵 守丧 伴宿 护灵 带孝守丧:服丧 依礼守丧:守制 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庐墓 长辈或平辈亲属等死后,遵照礼俗,在一定期间内带孝:服丧 服丧期满:服满 满服 满孝 除灵 服满除去丧服:除丧 除孝 除服 释除 免丧 终服 服阕 ☚ 丧俗 居丧 ☛ 庐墓lu mu❶temporary house in mourning beside the grave of one's parent or teacher ❷farmhouse and gra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