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过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过程

六、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过程

从世界范围看,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迄今已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央银行萌芽与初建阶段(17世纪中后期——1920年)。中央银行的起源一般以瑞典的里克斯银行(Riksbank of Sweden)和英国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为标志,但它们成立之初都并不是中央银行。里克斯银行在1656年初建时是一家私营商业银行。1661年该行发行银行券,是当时欧洲第一家发行银行券的商业银行。1668年政府出面将该行改组为国家银行。1897年瑞典政府通过法案,使该行统一货币发行权,并逐步演变为瑞典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建立于1694年,其成立之初是以合股公司形式出现的从事一般银行业务的私人股份制银行,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筹集经费。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赋予英格兰银行全国统一货币发行权。1844年由英国当时首相皮尔主持拟定,英国议会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世称《皮尔条例》(Peel′s Bank Act)。该条例确定了限定条件下无需黄金准备的全国银行券发行限额,同时限制或减少其他银行的银行券发行量,逐步扩大英格兰银行的发行权,最终于1928年使其成为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1946年英国议会通过《英格兰银行法案》,英格兰银行成为国有银行。按照中央银行基本性质与特征及其在世界中央银行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来看,一般将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开端。首先,英格兰银行从《皮尔条例》后,实际上逐步占有货币发行垄断权,最早具有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的基本性质和首要特征。其次,英格兰银行也较早具有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的特征,其成立初衷是为政府筹资,办理政府存款与贷款业务,并在实际上逐步具有集中部分存款准备金的功能和清算银行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在19世纪下半叶的几次周期性经济金融危机中,英格兰银行向银行提供贷款,防止银行被挤兑,起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特殊重要作用。最后,英国作为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金融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央银行业务和理论的形成,英格兰银行模式为不少国家学习和仿效。
这一阶段中后期,在当时资本主义经济与金融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约有20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成立。主要有,法国的法兰西银行(Banque deFrance),成立于1800年,1848年与多家发行银行合并后垄断全国货币发行权,并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由私人股份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过渡;1875年,德国将原来的普鲁士银行改为国家银行,在20世纪初已基本上独占货币发行权;西班牙银行,建立于1829年,1874年占有货币发行权;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根据1882年政府颁发的《日本银行条例》,于同年10月由政府和私人合资设立,1899年统一并独占货币发行权后逐步成为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of U.S.A),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将全国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区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在华盛顿设立负责协调和管理这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联邦委员会,由此逐步形成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即美国的中央银行制度。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央银行萌芽与初建阶段的基本结束。
第二阶段是中央银行普及与发展阶段(1920年——至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国家经济与金融发生剧烈波动。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192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在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建议各国尽快设立中央银行,以稳定各国通货,共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由此推动了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其主要特点是,借鉴他国经验,借助政府力量,新建或改建的中央银行迅速增加,原有的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进一步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逐步普设,中央银行制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它已成为各国金融经济运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银行职能逐步增强。这主要因为,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基本格局,殖民统治迅速衰落,一批经济落后国家独立后纷纷建立本国中央银行,以巩固国家政权,加快经济独立进程。同时,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所有的银行实行国家监督,把它们联合成统一的中央银行”(《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9卷,4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成立了“大一统”模式的中央银行。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政府战争筹款、稳定经济与金融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央银行制度的现实重要性进一步确立。三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依靠和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成为当时西方国家管理经济的主导统治思想。在原有基础上,中央银行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干预与管理经济的重要力量,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其实际地位更加提高。
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在经济系统中大规模扩张,金融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金融工具种类不断扩大,社会资金流量总量与流速增长惊人;大范围地放松金融管制和推行金融自由化;金融业务之间的原有界线被突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和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区别日益模糊;金融国际化,国际资本流动不断扩张,金融市场迅速扩大;金融集团的业务已跨越不同行业、地域和金融监管区域;金融领域竞争压力和风险程度急剧增大等。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操作指标之间的稳定关系被打破,货币政策运行机制更为复杂;金融监管已超出行业、地域甚至国别的限制,监管广度与深度加大,监管专业性更为突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和更为密切;资本自由流动不断增强的条件下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单个国家的调控措施往往难以奏效,等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已经或正在呈现一些新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一是鉴于中央银行的特殊重要性,各国普遍加强和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立法,将中央银行性质、职能、组织及运行机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特定国家机构。二是中央银行、政府和金融市场三者的关系不断变化。现代经济运行对保持货币币值稳定的要求更加强烈,中央银行已日益成为直接对社会经济稳定与安全负责的国家公共管理部门。国家在对中央银行加强关注和控制的同时(如中央银行最高领导成员基本由国家或政府任命),又赋予中央银行更大的自主权。金融市场日益成为中央银行稳定金融体系需要借助的媒体与杠杆。三是中央银行制度本身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除欧洲货币联盟向欧洲中央银行发展外,不少国家中央银行致力于向职能收缩、提高效率和增强信誉方向改革与发展,例如,中央银行职能向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决策和国际金融事务合作等核心职能集中和强化,逐步将支付清算、印钞等部分非核心业务分离出去;调整中央银行人员结构与运作机制,大大充实经济、金融分析与研究力量,加快中央银行“换脑”过程;一些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规模和分支机构数量正在持续缩小和减少;更加注重中央银行的战略性发展计划作用、长期行为效应和社会信誉;加快应用现代科技与信息手段提高决策与监管水平;中央银行与大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管理协作关系更为紧密,等等。四是国际金融事务合作与联合行动日益重要。各国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相互间联系更加紧密。一些国际性金融组织,如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区域性金融组织等发挥着积极作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先后制定了《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重要金融监管指导原则,推动各国加强金融监管。

☚ 五、中央银行组织形式   七、中国的中央银行 ☛
000009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