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铋、铅、磷中毒口腔表征
汞中毒 汞可经呼吸道及皮肤(通过毛囊)而吸收,其蒸气吸收尤为迅速,吸收后蓄积于肝、肾及肠内。急性汞中毒者,有腹痛、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在短时间内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并且粘稠。误服升汞后,可发生急性腐蚀性胃肠炎,由于升汞具强烈的腐蚀性,故口腔、软腭、咽部等处出现明显的烧灼样痛及刺痛,该处粘膜充血并可有水肿,也可形成坏死性龈口炎。慢性汞中毒者,初起时口内有金属味,唇周肿胀,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并且粘稠。口内有灼热感和痒感,粘膜充血甚至有溃疡形成,溃疡多布于腭、咽等处。牙龈肿胀、松软易出血;牙周膜若受累,则牙齿有叩痛,晚期牙松动,唇干裂。口腔卫生不良者龈炎加重,龈缘处可有蓝灰色或蓝黑色线称汞线,此为汞吸收的标志之一。此外,尚有肌肉的震颤,表现在唇、舌、眼睑和手指等,以舌的震颤较为典型,但往往先有手指的轻微震颤。
铋中毒 慢性铋中毒,多见于用铋剂治疗的患者,特点是在龈缘处表现出蓝黑色的铋线,铋线的产生与口腔卫生不良和牙龈的炎症有密切的关系,铋线是食物残屑等有机物腐败后产生硫化氢与体内吸收的金属铋起作用而成为不溶性硫化铋沉积于龈缘而形成。表现为断续的或连续的深蓝或蓝黑色的线条(或带状),宽约1mm,是由许多小的硫化铋颗粒组成,也有少数呈不规则的小斑片状。因此,铋线是金属铋被体内吸收的标志之一。轻度的铋线可无症状,较重者则有灼痛及触痛,口内有金属味;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粘膜有烧灼样感,常有舌痛及舌体增大,粘膜可有溃疡,甚至发生坏死性龈炎。
铅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都具有毒性,侵入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其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其早期常见的症状是龈缘处表现为宽1mm的蓝黑色铅线,在放大镜下可见一点点颗粒集聚,严重时口腔粘膜及牙龈上尚可见铅斑或继发坏死性龈炎,粘膜可有溃疡并有烧灼样痛,口腔、咽处均可感到有甜的金属味。面部皮肤血管痉挛而呈苍白色或土黄色而称“铅容”或“铅面”。有轻度或中度贫血,唾液腺增大并有压痛,唾液增多。患者的手、眼睑和舌有震颤。四乙基铅可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体内而发生中毒。急性中毒者初期有头痛、乏力、记忆力衰退等,口内有金属味,粘膜多有刺激症状,唾液增多。口服中毒者,口中也有金属味,咽干、口渴、流涎,口腔粘膜变白,咽部及食管有烧灼痛。
磷中毒 黄磷毒性大,在误服黄磷及其制品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口腔、咽喉的糜烂、充血,以及恶心、呕吐、腹痛等。继之出现肝、肾不同程度的损害。慢性中毒者,见于与磷有关的工业,多由呼吸道吸入所致,长期大量吸入磷蒸气或吸入无机磷盐的灰尘,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及消化功能的紊乱;对骨胳系统的损害特别严重,因黄磷烟雾可溶于唾液,易累及颌骨骨膜,可引起特有的磷毒性颌骨坏死或坏疽。先有牙龈暗红水肿,并常有程度不等的糜烂,出现蒜味口臭;然后出现牙龈溢脓、牙齿松动脱落,局部肿痛发红,穿破后成为化脓性瘘道。拔牙创口极不易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