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公营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公营经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内由政府、军队、机关、学校以自给为目的而经营的农工商业。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构成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成分,对支援革命战争起过积极作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公营经济主要是工商业,其形式有军械厂、被服厂、公营商店等,农业方面只限于机关、学校种菜、养猪等。抗日战争时期,公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944年军政人员自己生产粮食达10万担,许多部队粮、被服自给自足,1945年公营工业企业职工达万余人。这不但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了根据地军政人员的给养问题,而且培养了解放区军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除在老解放区继续发展公营经济外,在新解放区便逐步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其他战争罪犯的财产归人民政府所有。于是,以自给为主要目的的公营经济,则发展成为掌握全国经济命脉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公营经济

公营经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内由政府、军队、机关、学校经营的农工商等各种经济事业。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领导力量。土地革命时期各根据地以自给为主要目的,创办了兵工厂、被服厂、炼铁厂、煤矿、盐井等工业,管制并经营对外贸易, 尽可能控制食盐、布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供销,建立了早期的公营经济。当时公营经济“只限于很少的和必要部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低。抗日战争时期,在反对日蒋汪经济封锁的斗争中,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方针指引下,在蓬勃的大生产运动中,公营经济有了发展。以陕甘宁边区为例,1942年公营工业企业职工已达4 000人,占边区工厂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1945年又增至1万余人。1935年贸易局只有5个支局,到1942年物质局所属土产公司已有8个分公司,盐业公司已有123个骡马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方面老解放区公营经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妥善地处理与接管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有准备有步骤地没收以蒋宋孔陈为首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使公营经济逐步发展,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成为全国解放后领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国营经济。

☚ 新民主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 ☛
公营经济

公营经济

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内由政府、机关、军队、学校等以自给为目的、直接经营的农工商业。这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构成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营经济最早产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工农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了最早的公营经济——军械处、被服厂、公卖处、公营商店。其后,公营经济有了发展,但着重于工商业,农业方面只限于机关、学校养猪、种菜等。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抗日根据地经济上的包围封锁,党中央和毛泽东号召部队、机关、学校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给。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指导下,公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942年陕甘宁边区公营工业企业职工已达4 000人,占边区工厂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1945年又增至万余人。许多部队实现了粮食、被服及各种生活必需品的自给自足。抗日根据地公营经济的发展,不但解决了军政人员供给的很大部分,而且成了锻炼革命队伍的大学校。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公营经济发展更快,在新解放区则开始没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其他战争罪犯的财产归人民政府所有。这样,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的公营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掌握全国经济命脉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集体农庄   民营经济 ☛

公营经济

public (sector of the)econom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