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强治疗
免疫增强治疗是增强机体过弱的免疫应答,恢复平衡稳定的免疫状态的方法。免疫增强通常包括免疫激发、免疫调节(控制、调整),以及免疫补充和免疫重建等。特异性自动免疫一般不包括在内。免疫增强治疗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尚在试用阶段。
免疫增强治疗多用于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也用于自身免疫病。还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免疫增强治疗有不同的分类,以下只是在临床应用或试用的药物。
免疫佐剂 免疫佐剂与抗原共同注射于机体内可激发免疫应答,提高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效价。动物实验表明佐剂能提高对感染及肿瘤的抵抗力。免疫佐剂有明矾、氢氧化铝、羊毛脂、石腊油、维生素A等。多种细菌也有佐剂作用。佐剂加入疫苗中可增强疫苗作用,如明矾沉淀白喉类毒素。
细菌制剂 多种细菌有激发免疫作用。研究较多并在临床上试用的是卡介苗(BCG),它能激发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细胞免疫活性。不同的条件下也可有抑制免疫作用。卡介苗多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也有认为可活化抗原特异性IgE抑制型T细胞,故对过敏症有效。卡介苗的不良反应很多,如发热、全身不适、局部红肿痛及溃疡、超敏反应、淋巴结肿大、慢性肉芽肿、拟结核病态等。如有反应可用异烟肼治疗。
短小棒状杆菌制剂 是另一种常用的细菌制剂,多用于肿瘤辅助治疗、癌性胸水、肿瘤局部注射等,常用于肺癌、乳腺癌。亦有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此菌的不良反应虽较小,仍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局部疼痛等反应。在不同情况下,此菌也有抑制免疫作用。细菌提取物或合成免疫增强剂 由于细菌制剂的不良反应很多,因之提取细菌的有效成分或合成某些成分可保持原有的有效成分,又可减少不良反应。例如,用甲醇提取的分枝杆菌残渣(MER),卡介苗细菌壁骨架(BCG-CWS)等。有较大发展的是化学合成的分枝杆菌壁中具有佐剂活性的最小单位,称为胞壁酰二肽(MDP)。已合成不同性质的多种同类制品,并可多量生成。MDP可增强抗体形成及超敏反应,依剂量及给药时间不同也有抑制免疫作用。已试用于抗肿瘤治疗,也用作加强疫苗的免疫作用,其抑制作用也可试治自身免疫病。MDP也有佐剂的不良反应,如发热、促进前列腺素及胶原酶的合成、增强超敏反应等,但较轻微。
不同细菌中提取的脂多糖(LPS)或内毒素也有促进抗体产生作用,可作为肿瘤辅助治疗。也可有发热、休克等不良反应。
真菌及植物提取免疫增强剂 这是从不同种类真菌及植物,包括中草药中提取的物质。如羟氨苯丁酰亮氨酸、芸芝多糖、黄芪等。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有增强免疫或抗肿瘤作用。有的试用于临床。
化学合成免疫增强剂 左旋咪唑:最早作为驱虫剂,后发现可使儿童有较好的抗感染力,因之认为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此药有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有胸腺激素样作用,调整环核苷酸作用。此药也有双相效果,小剂量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大剂量则抑制。临床上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也用作预防感染,还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它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此药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症状,偶发性粒细胞减少症。
异丙肌苷: 是一种合成免疫增强或调节剂,毒效极小。体外及动物实验中有增强免疫作用。已在临床应用,有抗病毒、抗感染及调整免疫作用。
其它化学合成的免疫增强或调节剂很多,如甲氰咪胍、氯丙啶类等,大多毒效很低,在体外和动物实验有增强免疫作用,有的也已在临床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