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充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充耳 充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物,下垂至耳。《卫风·淇奥》二章: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毛《传》:“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瑱,tiàn,即充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以币绵二两,缚一如瑱。”孔颖达《疏》:“礼以一绦五采横冕上,两头下垂系黄绵,绵下又县玉为瑱以塞耳。”《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玉人之事,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郑司农注:“全,纯色也。龙当为龙。龙,杂色。”郑玄注: “全,纯玉也。龙、瓒、将,皆杂名也。卑者下尊,以轻重为差,玉多则重,石多则轻。公侯四玉一石,伯子男三玉二石。” 《齐风·著》一章:“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毛《传》: “素,象瑱。琼华,美石,士之服也。”郑《笺》:“我视君子则以素为充耳,谓所以县瑱者,或名为紞,织之,人君五色,臣则三色而已。此言素者,目所先见而云。尚,犹饰也。饰之以琼华者,谓悬紞(dǎn,古代冠冕上悬瑱的带子)之末,所谓紞耳。人君以玉为之琼华,石色似琼也。”朱熹《集传》: “充耳,以纩悬瑱,所谓紞也。尚,加也。琼华,美石似玉者,即所以为瑱也。”方玉润《诗经原始》: “充耳用素丝为紞,以悬琼华之石为瑱。朱子曰: ‘古人充耳以瑱,或用玉,或用象。’看来是以线穿,垂在当耳处。”姚际恒《诗经通论》:“琼,赤玉,贵者用之。华、莹、英,取协韵以赞其玉之色泽也。”《小雅·都人士》三章:“彼都人士,充耳琇实。”毛《传》: “琇,美石也。”郑《笺》:“言以美石为瑱。瑱,塞耳。”王先谦《集疏》: “实,充耳之貌。” ☚ 杂佩 衣裳 ☛ 充耳又叫瑱,古人冠冕上向两侧垂下、用以避听的塞耳玉。《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毛传:“充耳谓之琇莹,美石也。天子以琇,诸侯以石。” 充耳塞耳。《詩經·邶風·旌丘》: “叔兮伯兮,褒如充耳。” 鄭玄箋: “充耳,塞耳也。”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冠帽飾 > 充耳 充耳 chōngěr 古代貴族冠冕兩旁懸垂至耳的飾物。或以纊,或以瑱,以示塞耳避聽。始見於先秦。《詩·齊風·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毛傳:“素,象瑱。”又《衛風·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毛傳:“充耳謂之瑱,琇瑩,美石也。天子玉瑱,諸侯以石。”又《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鄭玄箋:“充耳,塞耳也。”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殮具 >  > 充耳 充耳 chōngěr 即。 古代名物 > 香奩類 > 首飾部 > 耳飾 > 瑱 > 充耳 充耳 chōng'ěr 即。 声音 声音声(声息;声儿;声响;女~) 音(音声:音响;话~;杂~) 响(响声;响儿) 另见:听觉 印象 寂静 ☚ 声音 象声词 ☛ 堵塞 堵塞堵(~住;~上;~截;堵挡;~满;~死) 杜(杜禁) 拥(~散)防(壅防) 陻 堙(~厄;~塞;~窒;~井) 湮 塞(~洞;充塞;镇塞;遏塞;逼塞;厄塞;掩塞;填塞;阻塞) 厌(~其源) 久 扼(扼塞;阻扼) 壅蔽 壅遏 间执(~馋口) 另见:添加 补充 ☚ 覆盖1 填塞 ☛ 充耳chōng’ěr 系于冕的玉衡后往下垂的装饰,由丝绳和下面的丸状饰物构成,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汉毛亨传:“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诗经·齐风·著》:“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清王夫之《诗经稗疏·小雅》:“充耳者,瑱也,冕之饰也。” 充耳 充耳古代冠冕上向两侧垂下的塞耳饰物。一说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于冕,垂两耳旁,示不外听。《大戴礼子张问入官篇》有 “黈絖塞耳,所以弇听也”,又《汉书·东方朔传》有“冕而前施,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颜师古注《汉书》就主此说。又有一说充耳谓之瑱,即塞耳玉。毛氏在《诗经·淇澳篇》里说明“充耳绣莹”为: “充耳谓之瑱,绣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郑玄注 《周礼·弁师》 “玉瑱玉笄”曰:“玉填塞耳者”。二说虽不同,但作为装饰物是一样的。 ☚ 耳坠 耳套 ☛ 充耳 充耳又名“填”、“黈纩”。是冕冠上的一种装饰品。它不仅具有装饰的作用,同时有提醒戴冠者莫信谗言,洁身自重的寓意。充耳为两颗蚕豆大小的珠子,用丝绳系结在发笄之上,垂于冕冠两旁近耳处,以遮挡邪僻之言。所谓“充耳不闻”,即来源于此。充耳出现于周代,《诗经》、《左传》中都曾有过记述。天子以玉为之,诸侯臣下则以象石制成。此后各代,虽根据境遇及时势的不同,对冕冠形制多有改动,但充耳却被沿用未改,仅所用质料有所区别而已。 ☚ 旒 革带 ☛ 充耳ear stuffer 充耳古代贵族在冠冕两旁悬挂玉石用以塞耳避听。又称“瑱”。古人事死如事生,丧礼亦用充耳。《荀子·礼论》:“充耳而说瑱。”《仪礼·士丧礼》: “瑱用白纩。”郑玄注:“瑱,充耳。纩,新绵。”贾公彦疏:“生时人君用玉,臣用象,……今死者直用纩塞耳而已,异于生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