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元大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元大都

 1215年,蒙古军占领金中都(今北京),烧毁了宫殿。忽必烈继汗位后,1267年(元至元四年)以原中都城东北的大宁宫为中心,用了四年时间,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城,蒙古人称之为“汗八里克”,意即汗城,就是大都。城的东西两面相当于今北京内城的东西城墙,南抵长安街,北至安定门、德胜门外的土城旧址。元大都的兴建,是我国城市建筑史上颇为壮观的一页。城的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前街后市,左祖右社”的建都原则。街道整齐,有如棋盘。元大都规模宏伟,宫殿壮丽,户口繁庶,商业发达,附郭居住的各国商人甚多,为当时世界少有的大城。它的建成为明清时代的北京城奠定了基础。
元大都

029 元大都

中国元代都城。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三面有山环绕,西南面有永定河流过。蒙古攻下金都后,1264年忽必烈决定以金中都留下的琼华岛为中心建立新的都城。新城始称中都,1272年(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都城的规划者是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儿。他们根据传统的都城规划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全城的总体规划,并制定了周密的建设计划。都城的布局形制为三套方城,分外城、皇城及宫城。外城东西长6635米,南北长7400米,开有11个城门,北面2个,其余三面各3门。城外设瓮城,城四周是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城墙用夯土砌筑,基部宽达24米;皇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周围约10公里。皇城内东部为宫城,东北部为御苑,西部有陵福宫和兴庆宫,宫城之西是太液池。宫城位于整个大都中轴线南端,称为大内,分为前朝、后宫两部分。大都的社稷坛建于西面平则门内,太庙建于东面齐化门内,商市集中于城北鼓楼一带。这种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所记述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了杰出的水系工程。疏通了东西向的运河,使南方漕运直达大都城内;另规划一条新渠,把北部山区水源以及西山泉水引入城内,供居民食用,并同通惠河接通。城市的排水系统全用砖石砌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大都的布局严谨,井然有序,干道系统基本是方格网式,整齐方正。中轴线上干道最宽为28米,其他干道宽25米。胡同多为东西向,宽5—7米,胡同间隔约70米。城市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穿过皇城灵星门,宫城崇天门、后载门,直达位于都城几何中心的中心阁。这条轴线成为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的基础。元大都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它的建设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后,明清利用元大都南半部加以增筑,逐渐发展成明清两代的北京城。

☚ 北宋开封城   明应天府 ☛
元大都

元大都Yuandadou

元代国都。建于今北京,元称大都, 又称汗八里, 史称元大都。元大都兴建于至元四年(1278)。是以太液池(即今北海)和金朝在太液池附近建筑的万宁宫为基础修筑的, 有皇城与大城两部分。皇城内有大内、隆福、兴圣三组宫殿建筑,位于南城中央, 外筑城墙称萧墙。三组建筑大致环绕太液池。皇城建筑之初, 先构筑地下网道, 设计水平较先进。今团城原为皇城中孤岛, 有木桥与三组建筑相联。皇城外称大城,周围约28.6公里,东西6公里多,南北7公里多,呈南北向长方形。城内道路以南北、东西正向排列, 南北方向为主, 轴线为南北向, 道路均以中轴线为准分居两侧。中轴线以丽正门 (今天安门南)为起点,北至天寿万宁寺中心阁。大城共有11门。城中以坊为居住单位。海子即今积水潭, 当时诸水道引水均汇于此, 恰汇集在皇城后, 是元大都中商业繁荣区。海子“恣民渔采无禁”(《元史》58卷《地理》)。元大都城墙北段遗址即今古城, 南墙在今南北长安街以南, 东西城墙位置与明清略近, 四周均有角楼, 今北海大桥即当时皇城中连接孤岛与三组宫殿的木桥位置。元大都的建设为明清北京城奠定了基础, 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 元世祖忽必烈   元代的等级制度 ☛
元大都

元大都

元代都城。在今北京市区。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以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命刘秉忠于今址修筑中都城。至元八年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至元二十年修完大都城。元大都城的设计取法于《周礼·考工记》,力求布局方正规整,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城周长六十里,呈南北略长的长方形。其南垣在今北京长安街南侧一线,北垣在今德胜门以北五里,东垣在今东直门及朝阳门南北向大街一线,西垣在今西直门及阜成门南北向大街一线。设城门十一座,南垣东为文明门,中为丽正门,西为顺承门。西垣南为平则门 (明清相沿而改称阜成门),中为和义门 (明清相沿而改称西直门),北为肃清门。北垣西为健德门,东为安贞门。东垣北为光熙门,中为崇仁门(明清相沿而改称东直门),南为齐化门(明清相沿而改称朝阳门)。城内海子(今什刹海)东岸有中心阁。阁西面立有“中心之台”石碑。其与南垣正门丽正门、宫城正门崇天门连线为全城南北向中轴线。宫城位于城南部中央,周长九里三十步。宫城内南为朝宫,称大明殿;北为后寝,称延春阁。宫城以西为太液池。太液池两岸,南有隆福宫,为太后所居;北有兴圣宫,为太子所居。三宫以外围以皇城,周长约二十里。皇城城垣称萧墙。俗称阑马墙。皇城以南为衙署。其他为民居,划分为五十坊。主要市场有三处,一为斜街市,在积水潭东北岸斜街;一为羊角羊,在今西西附近;一为旧枢密院角羊,在今东四附近。明初改大都为北平府,又为燕王之国。燕王朱棣(明成祖) 即皇帝位后,立为京都,称北京。沿用元大都城而加以改建。今尚存元大都西垣北段及北垣大部分夯筑土城墙遗迹。经勘测,元大都南北长约七千六百米,东西宽约六千七百米,周长约二万八千六百米。在元大都城内东北部保存有街道遗迹。今北京内城的许多街道和胡同仍保存元大都街道布局的旧迹。

☚ 元上都   明中都 ☛
元大都

元大都

今北京。元朝国都。原称燕京,曾为辽、金陪都。元初,改燕京为中都。至元九年(1272),元世祖忽必烈以中都为大都,并从上都迁都至此。大都,蒙古语为“汗八城”,意为“汗”之城。元大都的营建始于至元四年 (1267),忽必烈接受刘秉忠之建议,在原金中都东北营建新城。至元二十二年 (1285),基本竣工,中都居民迁入大都城,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大都城的建设以忽必烈当年驻跸的太岁山 (今北海琼毕岛) 及周围湖泊太液池为中心,此地原是金中都郊外的大宁离宫,尽管在蒙古军围攻中都时,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但大宁宫得以幸存,故忽必烈以此为基点,建造皇城。太液池东为皇宫,又称大内,即紫禁城的前身,池西为太子宫,又称隆福宫; 北为后妃宫殿,长达20里的围墙围绕皇城,皇城城墙俗称马阑墙。皇城外为外城,外城呈长方形,城墙均为夯土筑成。基部厚达7. 2丈,南北长228丈,东西宽201丈,实测周长57. 2公里。元大都的城市布局体现着《周礼》对帝王都城的设计理想,即 “左祖右社,面朝背市”。皇城以北是商业区,城中南北干道两旁是居民居住区,共分50坊,规划整齐,井然有序。元大都是当时东方著名的繁华之城,《马可波罗游记》 中对大都城的繁华有着详尽的描述。大都还是中外文化交往的中心,高丽、日本、缅甸、安南 (今越南)、波斯 (今伊朗) 等中亚及欧洲的商人、使节、教士、科学家都曾前往大都,著名的有马可波罗、约翰·孟德高维诺等。大都的建设中也有阿拉伯、尼泊尔等国工匠的卓越贡献。元大都的兴建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础。

☚ 中兴   大都 ☛
元大都

元大都Yuandadu

元朝都城。又叫“汗八里城”。是今北京的前身。元大都兴建于至元四年(1267),至元九年定名为大都,成为元的都城。元大都呈长方形,分外城和皇城两部分。外城城墙南北长228丈,东西长201丈,城墙基部厚达7. 2丈,全部用夯土筑成。外城之内有皇城,皇城以太液池(今北海)为中心,有大内(紫禁城的前身,为皇宫所在地)、隆福(太子宫)、兴圣(后妃宫)三组宫殿建筑。外围有长达10公里的皇城城墙,俗称阑马墙。大都城内道路皆以中轴线(今天安门至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为中心对称分为两侧,南北走向者为干道,东西走向者为胡同,居民区被划分为15坊,是繁华的商业区。元大都不仅是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当时居住在元大都内的居民约10万户,各种集市30多处,如米市、面市、铁市、缎子市、皮帽市、鹅鸭市、马牛市、珠子市等,还有许多外国商品,马可·波罗曾描绘大都的商业繁荣景象:“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马可·波罗游记》第2卷,第94章)元大都的建设为明清北京城的建成奠定了基础。在我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 元曲   元末红巾军起义 ☛
元大都

元大都

曾是唐代以后我国规模最大,有周密规划的、统一建筑的城市。元代所建大都城垣南北约7400m,东西约6635m。北面二门,余皆三门,城外环以护城河,皇城位于大都南部的中央,城中的主要干道都通向城门,主要干道之间分成50个街坊,坊内被平行的小巷划分成 一排排的住宅,这种布局十分适合北方地区对住宅日照的要求,并满足交通的需要。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为大都城规划了水利工程,把北部山区和西山的泉水引入城内,与东西向运河通惠河连通,使水运可直达城里。在城市干道两侧,以石条砌出宽约1m的明渠,通过城墙下涵洞排出城市废水。太庙位于皇城以东齐化门内,社稷坛位于皇城以西平则门内,商业区中心均分布在城北鼓楼 一带。与城南的皇城一起形成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的中国传统都城的规划布局。


元大都平面复原想象图


元大都

☚ 平江府城   明清北京城 ☛

元大都yuan da du

Yuan capital Dadu,located in today’s Beijing are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