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史新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史新编 纪传体史书。为《元史》改编著作之一。九十五卷。清魏源撰。成书于道光年间。(撰者事迹参见“《老子本义》”条)。 魏源以元代有关的各种记载,“更加《海国图志》中所载英夷印度之事”来考订元代西北地理,遂补正旧史撰成此书。后经欧阳补之,邹代过勘补成书。 此书采用纪传体,分本纪十四卷、列传四十二卷、表七卷、志三十二卷。其中《元末群盗》、《释志》、《遗逸》有目无文。记述了自元太祖元年(1206年)至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间一百六十三年的史事。此书在体例上,将旧史本纪之后的表和志移至列传之后,又在列传部分划分“开国”、“世祖”、“中叶”、“元末”四期,人物按后妃、皇子诸王、勋戚、功臣、相臣、武臣、文臣、儒林、忠义等名目分类,以时间顺序排列,使记事与记人相兼。在内容上,该书对元太祖至宪宗四朝的史实、元代河政、钞法,西北舆地沿革等有所补充,更将蒙古兴起时平漠北西部数十部和元世祖中叶北藩东藩诸王之叛的情形及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各立传以记之。其史料除采自正史外,还旁搜《元朝秘史》、《皇元圣武亲征录》、《元典章》、《元文类》和元人文集。特别是第一次利用外国史料对《元史》西北舆地作了补充,其史学价值及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即由此奠定。此外,该书对旧史中护短或相互歧异之处作了大量的补正。但此书因受时代所限,所引史料尤其是外国来的史料极为粗疏,一般均为第二手、第三手的资料,有些如马礼逊的《外国史略》、玛吉思著《地理备考》等大都缺乏史料价值。它对《元史》的错讹、疏漏多有补正,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失误,如对“也里可温”的解释,卷首《元史语解略》说它是回教名,《元典章》称先生为“也里可温”。其实,“也里可温”是元人对基督教的称谓,“先生”是元人对道士的称呼。 此书最初版本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湖南邵阳魏氏慎微堂刊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书局铅印。 元史新编 元史新编纪传体元史。九十五卷。清魏源(生平见《圣武记》条)撰。 ☚ 夷氛闻记 朔方备乘 ☛ 元史新编九十五卷。清魏源(1794—1857)撰。源字默深,法名承贯。湖南邵阳人。与龚自珍、林则徐相友善。鸦片战争时,曾参与浙东抗英斗争。撰有《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议抵抗外来侵略,强调变法。此书刊行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分纪、传、表、志。魏光焘 《 <;元史新编>;叙》称其书“本纪自世祖而下袭用邵氏《类编》,《艺文志》、《氏族表》全取钱詹事 (钱大昕)”。此外、《群盗》、《释老》、《遗逸》等有目无传。史料据《元史》,并旁搜《元朝秘史》、《元典章》、《国朝文类》和元人文集,对太祖至宪宗四朝史实进行了补充,“更加《海国图志》中所载英夷印度之事”,考订元代西北地理,(《元史新编·凡例》)为此书的独到之处。有光绪三十一年湖南邵阳魏氏慎微堂刊本、1936年上海书局排印本。 元史新编 元史新编书名。清魏源著。该书对明修《元史》正误补阙、删繁弥陋,抒发了作者对元代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的感慨,寄托和反映了作者一片爱国热忱。 ☚ 魏源全集 道光洋艘征抚记 ☛ 元史新编书名。清魏源撰。95卷。内本纪14卷,列传42卷,表7卷,志32卷。体例视旧史有所变通,如将表、志移列传之后;列传以后妃、皇子诸王、勋戚、功臣、相臣、武臣、文臣、儒林、忠义等名目分类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为世祖中期北藩、东藩叛乱及元末农民起义首领立传;采用《元朝秘史》等补订《元史》,增补太祖至宪宗前四朝史实;利用所编《海国图志》中的外国史地材料,考证元代西北地理沿革,并多加增补;本纪自世祖下袭用邵远平《元史类编》,表志补入钱大昕《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等,皆是其认定《元史》有所不足,须补其所必补的主导思想在编撰上的表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湖南邵阳魏氏慎微堂初刊。1936年上海书局排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